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河南>河南新闻
河南为啥说“中”之精神之光
2011-02-21 10:44:10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如果说,河南包罗万象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历史长河,就像浩瀚晴空里的颗颗璀璨明星相映相辉,维护着自然宇宙的和谐稳定,那么“修行”的轨迹就是永不沉沦的“太阳”,在中原伦理道德的千年沉淀与厚重中,“中”无疑就是河南千年闪烁光芒的“太阳”。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浩瀚渊博,诸多的道德规范、德行、思想、修身之道、至理名言、理论等等,无不入世尚仁、历史悠久,打着服务于宗法等级制度的良莠杂陈和重义轻利烙印。

当然,今天我们是在批判的继承、弘扬中国的传统道德伦理,但从尧舜时代“以亲九族”、“协和万邦”,商代的“知、仁、圣、义、忠、和”道德体系,孔子的“仁” “孝”、“悌”、“礼”、“信”,到董仲舒的 “三纲”、“五常”,当时,无不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要求,反映着中华民族在人类道德文明史上的智慧和贡献,讲述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纲目、道德规范体系约束人们天下为公、为政以德、德教为先的道德伦理。

正如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有天下为公,也有以仁义为内容,如顾炎武“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谭嗣同全集•治言》的“忠者,中心而尽乎己也” 、“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以天下之大私其子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性相近,习相远”、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诚意,诚意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等等。

在伦理上,这些天下为公、以仁义的“中庸”政治伦理观念,在日月变换的两千多历史中,不仅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同时也影响、浑噩、净化着一代代中原儿女的思想境界,在历史的大浪淘沙中被聪慧的中合的传承、弘扬了属于民族的精髓。

读到此处,或许有人会说“中庸”是中原文化的特点之一,或许有人会讲“庸”之“中”是河南人的行事规则。

在此,不妨就换个角度,用聪明、智慧的哲学观点来评判这一道德伦理。从1492年至1800年,尽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成就地球圆之说,但,封建思想和帝国主义思想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主宰,国家力量至高无尚,中国的发展代表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先进性。

1800年到2000年,在经历全球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技术革命的飞跃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电话、电报、电脑、卫星、光缆电缆和初级互联网使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信仰发生了全球性变化,中国在噩运的沉睡挣扎中寻求发展真理的同时,信仰也在不断地升华,河南的“中”文化永不沉落就是鲜明时代性和历史先进性的代表。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至今,现代化的综合产物,使世界逐渐变平,全球每个人都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随时随处吸纳着世界精神营养,同时散播、继承人类民族的先进信仰理念,河南的“中”文化发展到今天,是经历全球性化文化的交融、洗礼精华萃取。

正如,哲学体系称,中和或中庸是和谐、协调、平衡、秩序、协同、和合的性质,是解决世界、区域矛盾与需求的精髓之道那样,在河南的伦理道德沉淀中,无论是从传统的伦理道德还是智慧的哲学伦理道德,共鸣之处乃“中”也。

万卷成河终归共融,“中”之道不仅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全球化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追求,也是河南为人、处事时韬光养晦的仁义、大气的公德美德。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记者 杨波) 编辑:杨鑫 许银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详细

各地新闻
记者20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为加强对法院内部人员自我约束,抵御请托说情之风,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在审判工作中防止法院内部人员干扰办案的若干规定》。>> 详细
点击排行
  各地十二五规划出炉 提升幸福指数成为施政导向
人民日报批城市化"贵族化":档次高了,生活难了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