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精神”创造经济发展高速度
“十一五”期间,南宁交出的成绩单堪称亮丽:“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到2010年底,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旅游收入、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额等18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43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8.95%,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达到300.88亿元,是2005年的3倍,占全区财政总收入的24.49%,年均增长24.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3.02亿元,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2.52%;五年累计完成422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9倍,占改革开放30多年来累计完成投资的70%,是我市历史上投入最多的五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1502.68亿元,是2005年的3倍,年均增长25.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5.9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6%。
记者了解到,南宁市在“十一五”期间仅用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财政收入翻番,是什么动力助推南宁市财政收入的强劲势头,这种荣耀的背后是南宁精神的有力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黄方方认为,作为一种有特质的城市精神,南宁精神已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为其发展之魂,力量之源。
事实上,近年来“南宁精神”在全市上下凝聚起了强大发展合力。他说,“做人能帮就帮,做事敢做善成”是南宁人民认同的精神价值和共同追求,正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南宁速度,还体现在“拉长工业”上。曾被称作“短腿”的南宁工业如今正在逐渐挺起“城市的脊梁”。从工业来看,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与制造、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化工、建材、造纸等八大优势产业日益壮大,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实施。2010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84.81亿元,是2005年的2.94倍;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的26.93%,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2.28%,拉动经济增长4.58个百分点;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99家,为广西最多的。
“南宁精神”所集聚的跨越式发展新动力,使南宁以爆发的速度型“短跑”,创造出一个个新的速度。
以“南宁速度”兴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创造了我国保税物流体系建设史上的一连串纪录:从获批到预验收仅用了288天,时间最短;创造了2.6天建设一层楼的“南宁速度”;以最快速度建成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无水港”,成为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