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爬高的贵州答卷 科学发展的贵州实践

2012-03-09 14:05:22 来源:贵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我们不想总是垫底,我们也要奋力爬高”,这是一年前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全国两会上代表4000万贵州人民发出的铮铮誓言。

“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贵州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效益较好、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顺利实现了开好局、起好步”,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贵州向全国人民交出的答卷。

对贵州一年来攻坚爬高、奋进拼搏的实践,栗战书定义为“强行起飞”。并用这个生动比喻作为今年全国两会贵州团组开放活动的开场白。

随着这份答卷舒展开来的,还有国发2号文件在黔山贵水间清晰勾勒的“奋进崛起,后发赶超”的豪迈图景。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倏忽一年间,是什么让垫底的贵州,跃上了一个春光灿烂的高度,步入发展的“大时代”?这个议题,萦绕在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委员议国事、谋良策的思绪里。

一种速度,映衬科学发展的“贵州故事”——“对于贵州来说,加速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贵州必须‘又好又快、更好更快’”

赶,是一个可以用来描绘2011年贵州发展的关键词汇。

生产总值增速由2010年全国的第29位升至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第14位升至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第29位升至第5位,一般预算收入增速由第10位升至第4位。这么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的位次大幅前移,在贵州历史上也是从未有过的。

为什么要赶?

2009年,贵州人均GDP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小康水平落后东部发达省市10年时间,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国落后位置。

靠后、挂末、垫底。关于贵州省情,我们能说上一堆,但总体离不开这三个词。对此代表委员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尴尬记忆:尽管我们也在努力发展,但和别人比,差距仍在拉大。

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沉着清醒,方能坚定前行。

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寄语:贵州要“能快则快,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效益,就要加速发展”。

省委书记栗战书掷地有声:对于贵州来说,加速发展就是科学发展,贵州必须“又好又快、更好更快”。

人民群众热盼:致富步伐加快,共享发展成果。

贵州“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贵州赶,是为了2020年贵州能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为了4000万各族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日子,是新时期贵州广大党员干部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

但“赶”不是盲目攀比,不是盲目地追求高速度,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因此,与“转”紧紧相伴的“赶”,对贵州而言,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的“运动”状态。

经济学博士、贵阳市政协副主席余维祥代表说,这个赶,既是速度,更是效率,既包含数量的迅速积累,也承载效益的快速提升。透过这个“赶”,我们看到的是黔山贵水的吐故纳新,智勇黔虎势不可挡的腾跃,“经济洼地”向“生产力高地”坚定的突进。同时也看到,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我们又让蛋糕富有营养鲜美可口,也即是把扩大总量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大步往前赶,让我们一步步丢掉束缚自我的枷锁,迎来了焕然一新的天地,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强力推动下,贵州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投资增长速度,前所未有的项目建设力度,前所未有的工业发展势头,书写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的科学发展的“贵州故事”——

省发改委主任刘远坤代表对许多数据烂熟于心:

两大战略强势起步: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5%,比去年高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基础条件不断改善:铁路营运里程达到206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023公里,新增10个县通高速公路,通村公路3034公里、通村油路2583公里。

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投资拉动作用更加凸显,新开工项目1.3万个、增长90%。引进省外到位资金2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5亿美元。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十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6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两位数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2012年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陈鸣明代表认为,以贵州效率创造贵州速度,依然是发展的主旋律,它的内涵进一步体现为“稳中求快、快中保好、能快则快、又好又快”,贵州必将在快与好的交响中继续书写新的“贵州故事”。

一种力量,书写科学发展的“贵州答卷”——“贵州就是干既‘赶’又‘转’这么一件难上加难的事。但是我们有信心”

伟大的事业,总是在不断应对挑战中铸就新的辉煌。

虽然全省上下的思想已经凝聚在“赶”和“转”上,但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空想和蛮干,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沉着应对,深谋远虑。

去年全国两会上,栗战书掷地有声:“十二五”期间,可以说贵州就是干既“赶”又“转”这么一件难上加难的事。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十二五”期间和下一个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信心从实干中来,底气从实干中来,力量从实干中来。

代表委员一致认为,过去一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审时度势、集思广益,在找准贵州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思路,努力做好“结合”和“创新”的文章,交出了一份成绩优秀的“贵州答卷”。

——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作为主基调,完成既要“转”又要“赶”的双重任务;明确重点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主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

——着力打牢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教育、人才这“两大基础”,推进“硬条件”和“软实力”双增强;强调高度重视和切实改善民生,重点实施“十大民生工程”,推进民生事业全覆盖;强调大力调结构、育产业,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出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带开发,着力解决发展的动力活力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扩大了改革开放。

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措施,一整套政策“组合拳”,彰显“贵州力量”,并具体体现在一系列“首”字号项目中:首次大规模面向中央企业和到香港招商,首次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和举办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首次举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贵阳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首次承办国家级大型体育运动会。

今年,如何赶与如何转,依然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李飞跃代表说:“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更加扎实苦干的作风,调动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赶、全力转,既要赶更要转。”

谢彬如委员说:“要坚持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努力做到结构更好、质量更优、效益更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集中到一点,就是确保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

一种精神,贯穿科学发展的“贵州路径”——“首先要有精神,才有力量”

创造速度,彰显力量,归根到底还是一股精气神在纵横驰骋。

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五讲五比”、“处长下基层”、“两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省直部门对口帮扶”等一系列重要工作部署,把贵州各族儿女的精气神凝聚到“两加一推”主基调上。

代表委员一致认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体现的是贵州科学发展的路径,这条道路不仅为贵州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更为贵州淬出了璀璨的精神钢火,淬出了“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

有形的财富固然可贵,无形的精神更有力量。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栗战书充满激情直抒胸臆:“首先要有精神,才有力量”,铿锵洪亮的话语久久回荡,给媒体留下深刻印象。

构建“精神高地”,这个课题在代表委员心中占据重要位置。

王思齐代表认为,要冲出经济洼地,必先占领精神高地,要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用“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为事业发展凝聚不竭的动力。

会上会下,代表委员热烈讨论:

构建“精神高地”,贵在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和谐、队伍坚强有力。

构建“精神高地”,贵在创先争优增比进位,作风大转变。

构建“精神高地”,贵在不等不靠戮力笃行,干字当头,拼字争胜。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奋进贵州”跃动而出,成为新时期贵州最醒目的标志和精神内核,赢得了外界广泛关注。

慕德贵代表指出,唯有奋进自强、唯有顽强拼搏、唯有快人一步,我们才能抓住机遇,才能通过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迅速扩大经济总量,在加速发展中加快转型,在加速发展中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让各族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

一种崛起,探索科学发展的“贵州模式”——“在主要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我们实施强行起飞也是必要的”

赶与转的交响,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和弦,奏响了“贵州速度”,点燃了“贵州精神”,为中央大力支持贵州争取到了“入场券”——国发2号文件年初出台,恰似春风送暖,一系列“含金量”极高、针对性很强的重大举措,进一步支持贵州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处在贵州这样的情况,在主要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我们实施强行起飞也是必要的。”今年全国两会贵州团组开放活动上,栗战书用“起飞”定义贵州的发展,引来全国媒体的关注。

栗战书形象勾勒贵州的“起飞”状态:“可能我们贵州的跑道有点坑坑洼洼,系统也可能还不够现代化,起飞之后,也可能机身会摇摇晃晃,有一点倾斜,方向有可能会有一些调整,但在飞行当中,适时校正、适时调整,我认为这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目前这个阶段需要把握的原则。”

随着国发2好文件的颁布,“五大战略定位”、“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两步走”发展目标、“四大经济区”空间布局……贵州在全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贵州的比较优势和潜力所在,清晰呈现。

随着文件的颁布,贵州从区域走向全国,站在了新的发展节点上,站在了新的发展高度上,发展的关键词从“奋进”悄然切换成“崛起”、“赶超”。

廖国勋代表认为,国发2号文件无疑将为贵州的科学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提供强大助力。贵州要打好后发赶超这场“翻身仗”,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紧扣国发2号文件,落实、落实、再落实。

“必须把金灿灿的机遇变成金灿灿的效益”,代表委员意愿笃定;

“必须狠抓项目化、实物化落实”,代表委员呼声热切。

刘远坤代表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争取到文件出台,我们只是完成了十分之一的任务,剩下的百分之九十需要靠项目落实来完成。”

秦如培代表说:“抓项目要领导精力集中、资源利用集中、考核评比集中,用‘三集中’确保项目落地开花。”

饱含对贵州崛起的强烈愿望,代表委员说不完,议不尽——

后发赶超,就要科学发展,走别人走过的成功路子,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把后发赶超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后发赶超,就要努力创造科学发展的贵州模式,实现统筹协调,促进“三化”同步发展。

后发赶超,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

栗战书在贵州代表团全会上,用“六个始终坚持”,让“贵州起飞,后发赶超”的科学发展内涵清晰呈现:

始终坚持在扩大经济总量中加快结构调整,在调整结构中实现转型和产业升级,一边做大经济总量,一边优化经济结构,把扩大总量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

始终坚持在推进同一产业层次结构调整的同时,尽力实现“高头嫁接”,采用新技术、发展新产业,从而整体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始终坚持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牢固树立“越是科技资源缺乏的地方,越要注意科技教育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的理念,大力实施“八大科技计划”和“六大科技行动”,利用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尽快集聚更多科技教育资源,提升全民素质。

始终坚持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行最严格的产业政策,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始终坚持把突破瓶颈制约、改善基础设施作为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基础条件,大力加强交通、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始终坚持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民生。在农村低保、残疾人救助、医疗卫生保障、缺粮户补助、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营养午餐等重大民生工程上,投入力度和惠及人群均前所未有。

科学发展的“贵州模式”呼之欲出。

每一次抓住机遇的变革,都会酝造影响深远的变局。“贫穷落后”不是贵州的固有标签,后发赶超的成功实践将证明,科学发展的“贵州模式”是多么可贵的实践。

面向未来,贵州的科学发展之路必将更加宽广……(万群 冉斌 王兵 赵国梁)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宁波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明星脸部合成照迷倒众生

动物界的“特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