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贵州省委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人士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格局,得到了中央统战部的高度肯定,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中央统战部通过《每日汇报》两次向中央领导报告了情况,还专门将贵阳市的做法转发全国各地交流;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对贵阳市进行了采访。本报派出记者,就贵阳市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协同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进行了专题调研。
【记者手记】
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贵阳市在扩大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沉的同时,把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社会人士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引导动员民营企业家、宗教团体负责人、民主党派成员等社会人士,成立和谐贵阳促进会,发挥社会人士的优势促进社会矛盾解决。此项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其成功的实践不仅对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其他有关方面的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第三方力量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相对农村"三老"、"五贤"等传统意义上的第三方力量,贵阳的实践表明,社会人士参与化解社会矛盾影响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最为关键的是,贵阳市社会人士的工作并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领域、某一固定的对象,定位更加超脱、空间更为广阔,能够在更大程度为党委、政府化解社会矛盾提供支持。
在党委、政府充分发挥矛盾化解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引入社会力量有利于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变刚性调处为柔性、弹性调处,变一元调处为多元调处,把动员引导社会人士化解社会矛盾作为第三方力量促和谐的重点工作,是贵阳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省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量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大胆探索。这次探索,初步构建了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的新格局,积极探索了社会力量协同社会管理的新的实现形式,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值得借鉴。
【调研实例】
多年"疑难信访"一朝解
实例一:修文县谷堡乡大寨村今年59岁的苏传忠,1971年参加修建湘黔铁路时,在隧道中放炮将双耳震聋致残。上世纪90年代以来,苏传忠到各级政府上访,还曾到过成都铁路局反映情况,他认为自己应属工伤。但是,由于湘黔铁路指挥部已不存在,致使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在贵阳市委统战部、贵阳市信访局等的"牵线"下,今年4月,社会人士贵州顺和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罗万伦来到谷堡乡,对苏传忠一家进行扶持,拿出6万元帮助苏传忠一家进行房屋改造。苏家人万分感激,承诺今后不再上访。
实例二:开阳县楠木渡镇谷阳村江山片区,共有680户2000余人,大牲畜1000余口。由于该村临近乌江边,地势高、落差大,水资源严重缺乏。
近年来,村民间因用水问题引起的矛盾近10余起,甚至曾发生械斗事件。村民多次上访,要求解决谷阳村江山片区饮水难的问题。但是地方财力有限,一时难以解决。
今年4月,在贵阳市、开阳县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中天城投集团董事长罗玉平决定帮助谷阳村解决饮水难题,并与谷阳村签订帮扶协议,向谷阳村提供饮水工程建设项目资助110万元。
长期困扰谷阳村村民们心头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解决了,一起多年的社会矛盾由此得到了有效化解。
【实践经验】
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化解信访疑难问题
"但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问题一时找不到责任主体,无法解决;一些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支持;一些群众确实需要帮助,但他们的要求又不尽合理。"这位贵阳市有关人士说,就这样,一批信访疑难案件、一些社会突出矛盾有待于进一步的化解。对此,党委、政府作了不少努力,但由于制度规定、政策界限、救助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化解效果还不够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相关机构,组织第三方力量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贵阳市支持部分有识之士组建了和谐促进会。由中天城投集团董事长罗玉平、宏立城集团董事长肖春红、弘福寺方丈释心照等社会人士发起成立的和谐贵阳促进会首批会员125个,接着10个区(市、县)及金阳新区也成立了和谐促进会,组织规模大都在60人到120人之间,主要以民营企业家、宗教团体负责人、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为主。据了解,各级和谐促进会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志愿行动,及时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贵阳市多方为社会人士参与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大力支持,从组织平台、资金保障等方面着手,初步构建起社会人士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机制。
经过紧张筹备,3月25日和谐贵阳促进会正式成立。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军出席成立仪式,对各界人士的积极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和谐贵阳促进会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指导。
在此基础上,贵阳市10个区(市、县)及金阳新区根据市委进一步增加参与面、扩大覆盖面的要求,按照贵阳市的统一部署,均在4月18日前成立了和谐促进会。截至目前,各级和谐促进会共筹集化解社会矛盾捐赠款项5640万元,其中和谐贵阳促进会3390万元,各区(市、县)和谐促进会2250万元。
在社会矛盾化解的具体工作中,贵阳市并非简单的"花钱买平安"思维,而是引导有关社会人士将联系面广、资源丰富等优势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突出四个方面的工作,确保了矛盾化解的实际效果:
突出思想引导。有关社会人士把思想引导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提来抓,通过上门走访、谈心交流等方式,转达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使非正常上访的群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诉求不合理的群众主动放弃自己不合理的诉求,为社会矛盾的根本解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比如,针对市民罗某反映拆迁补偿过低,长期以来多次到省、进京上访的问题,贵阳弘福寺方丈释心照和中天城投集团董事长罗玉平与罗某多次谈心。通过努力,罗某自动放弃了回迁安置、精神补偿等不合理诉求。
突出兴办实事。在参与社会矛盾化解中,社会人士把解决诉求合理而又缺乏资金投入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兴办了一批好事、实事。贵州宏立城集团董事长肖春红针对贵阳黔峰食品厂改制后无力承担职工相关社保费用、退休职工医疗保险即将脱保的问题,出资313.4万元为该厂114名退休职工一次缴纳10年期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彻底化解了这一矛盾。中天城投集团董事长罗玉平根据贵州化工机械厂无力承担职工宿舍供水设施改造费用的实际,出资35万元为该厂宿舍104户住户安装了自来水二次加压系统,解决了400多人的用水难题。
突出服务大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仅是社会人士的重要职责,也是他们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主攻方向。据了解,5起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拆迁矛盾纠纷,就在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参与下,得到了妥善解决。
突出扶贫济困。扶贫济困是社会各界人士的优良传统。残疾群众王露芬、姜大兴、刘庆渊得到了省佛教协会会长、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弘福寺方丈释心照的慈善救助,伤残群众曹文武得到了民建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赖永初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赖世强的爱心帮扶。
通过贵阳市和社会人士的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社会人士已成功化解疑难信访和解决社会问题80个,惠及群众6000多人。随着这项工作向基层的延伸,还有大量的社会矛盾正在化解当中。
来源:贵州日报(王太师)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