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货互通
兴城之举,起于规划。
2006年,福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为福州市城市建设绘就了宏伟蓝图:按照“疏解老城、开发南台、拉开框架、发展新城”的思路,推动中心城市沿江向海发展,构筑临江面海的滨江滨海城市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省会城市的内涵、魅力和品位。
盘点收获,硕果累累。
过去的5年,是福州市城市建设投入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的5年,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化水平加速提升的5年,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人居环境改善最为明显的5年。
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新框架
城市要发展,交通要先行。
数据显示,5年来,全市交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达280.5亿元,超出计划42%,年均增长30%,超过建国以来完成投资总和。仅仅就高等级公路网而言,每年平均投资30亿元以上,投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0%。2010年末,福州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00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了146公里,增长58.5%,通车和在建高速公路覆盖了福州市所有区县。
并驾齐驱的还有铁路网。2009年9月28日,我省史上首条高速铁路——温福铁路正式开通运营,福州自此告别了只有单线、低速铁路的历史,跨入“高铁时代”。2010年4月26日,福厦高铁开通运营,加上一条条正在兴建的高铁、快铁,福州一脱全国铁路网“末梢”的帽子,成为全国铁路交通枢纽之一。全省近一半的设区市借助铁路可在2小时内到达福州,省会福州2小时辐射圈初步形成。
城市路网逐渐完善。2006年至2011年上半年,共完成市政路桥建设投资277.62亿元,其中仅2009年就完成投资84.78亿元,2010年完成投资93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城区主次干道89条及支路、街巷45条,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总里程154公里,新增道路面积636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由2005年末的6.97平方米增至7.3平方米,路网密度由2005年末的3.64公里/平方公里增至4.11公里/平方公里。今年,地铁1号线已全面开工建设,三环路力争全线贯通,福州城市路网结构将得到更大提升。
框架打开的同时,崛起的是座座新城。南屿南通科学城、青口汽车城、金山新区、东部新城、马尾新区……座座新城沿闽江而下,跳出闽江,走向大海。闽江逐渐变成福州的一条“大内河”,“两江四岸”成为福州新的景观群。南台岛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跳板,推动福州城加速向南发展。
有了众多新城的拱卫,一个未来的海峡西岸大都市区日渐清晰。昔日的“纸褙福州城”,正发展成一座富有现代气息的开放型滨江滨海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