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北外70年校庆>北外70年辉煌历程>优良传统
继承传统 发展壮大 第二部分: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北京俄语学院时期
2011-09-16 16:56:37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从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到北京俄语学院

建国以后,为适应国家建设对俄语人才的需要,党中央决定成立一所专门培养俄文人才的学校。1949年10月,北京俄文专修学校(以下简称俄专)正式成立,附属于中共中央编译局,由中央编译局的正副局长师哲、张锡俦兼任正副校长.实行局校领导一元化,学校党的关系隶属于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当时由党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任书记)。1955年6月,经高教部呈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俄专更名北京俄语学院。 195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俄文系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张锡俦任院长兼党委书记。人大俄文系的并入,大大加强了北京俄语学院的力量,使俄语学院更加充分的具备了高等外语院校的条件。

建校初期,俄专校址设在北京西城南宽街13号,后迁至鲍家街21号原太平湖醇亲王府(即清光绪帝出生地)旧址,1955年迁入西郊魏公村苏州街新校园。

办学规模

俄专建校初期有三个班,共70名学生。到1950年年初扩展为六个班。1951年,俄专加入二部与三部

留苏预备部

1952年3月,俄专设立留苏预备部,主任是俄专教务长杨化飞,后来杨化飞调回本部工作,由朱允一主持日常工作,后不久霍敏贵调来任党总支书记。 1955年9月统计,当时有2571人。宋健、李铁映、李贵鲜等都在留苏预备部学习过。

1955年7月,人大俄文系系主任罗俊才率领干部10人,教师13人,学生367人从北京西郊人民大学并入俄专,成立师范翻译系,学制四年。

1956年暑假,北京大学波兰语、捷克语班调整到北京俄语学院,成立了波捷语系,打破了俄语学院只有俄语的格局,向多语种迈出了新的一步。

学习苏联,走向正规

俄专初期,学制为两年,课程设置只有俄语和政治两门课。后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课程逐渐增多,同时进行建立教学组织、制定教学计划,编制教学大纲、研究教学方法、编写教材等基本建设。

1953年,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形势下,通过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了正规化。 1955年3月,俄专开设研究生班(学制2年半),招收教师脱产进修,培养俄语理论课和俄语教学法课的师资。同时,开设夜大学,要求所有在职教师上夜大学,修完全国统一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以提高师资水平。

1955年9月,开始全面执行高教部颁发的“俄语专业全国统一教学计划”,学制改为4年。

教材及教辅材料

俄专时期教材不固定,课文都是由教员自主选定,如口语实践课曾选1950年7月毛主席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和 1950年斯大林同志发表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为教材 。除了教材,辅助使用词典,当时还出版了一些期刊杂志。

1951年6月,为了研究俄文教学问题,交流俄文教学经验,推进俄文教学工作,北京俄专筹备创办《俄文教学》杂志。1951年9月下旬,第一次全国俄文教学工作会议决定,成立“全国俄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议《俄文教学》杂志作为该会的机关刊物。杂志创刊号于1951年10月1日出版,毛主席亲笔题写刊名。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为杂志题词,对俄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北京俄专受高教部委托,编写供全国俄语院系使用的专业俄语讲读课教材,第一册由苏联专家派德尼科娃主编,于1953年11月出版。

师资队伍

俄专建校初期,没有固定教员,教员主要来自两部分,一部分由编译局俄文翻译干部兼任,另一部分是莫斯科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派到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实习的学生。从1950年开始,从苏联聘请专家到校担任专职教师。他们中间多数是苏联的中学语文教师,少数为苏联高等学校语文系的教师。如初期的鲍米诺娃、玛蒙诺夫都是副博士和副教授,还有毕丽金斯卡娅等专家。从此俄专的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从1950年冬开始,北京俄专请中央党校的苏联专家列米卓维奇来校兼课,主要是向学校一些干部讲授联共(布)党史。

1951年秋,全国俄文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以后,加强了对俄文教学工作的组织指导。接着苏联专家来华任教的人数逐年增加,当时在文教部门中,北京俄专是拥有苏联专家人数最多的高等学校之一。

1953年暑假,苏联专家玛蒙诺夫等人期满回国。秋季开学前后,杜德尼科夫、舒立卡、马尔钦可等十名新专家来校,他们为青年教员开设各种俄语理论课程,帮助学校培养师资。

1954年9月,巴林诺娃、库茨捏错娃等七名苏联专家到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的指导力量,推动更好的向苏联全面学习。

1955年暑假,以杜德尼科夫、舒立卡为正副组长的一批苏联专家期满回国,秋季开学时科兹洛夫、库拉科娃、萨哈洛夫等20名有学位、学衔的苏联专家到校工作。

1956年9月,斯维利朵娃等三位苏联专家到校,当时在校苏联专家人数多达30余人,为全国文教部门中苏联专家最多的单位之一。

校园生活

1950年全国展开土改、镇反运动,下半年大规模展开抗美援朝运动。

1957年后,由于整风反右、“大跃进”等运动和“左”的思想影响,学校工作和教学秩序受到一定的干扰,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958年5月,全院师生相响应毛主席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号召,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自己动手创办炼油厂、缝纫社、开荒种地等。

 

1958年7月15日,在各系、组制订跃进规划的基础上,举行全院“抛纲”大会,鞭炮齐鸣,敲锣打鼓,公布北京俄语学院五年跃进规划(草案)。这是在“左” 的思想指导下,一个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的纲领。它把五八年的“大跃进”推向了高潮。

1958年10月,党委作召开群众性炼钢的动员会,提出苦战三十天,保证完成炼钢250吨的任务。

领导关怀

(1)建校之初,毛主席为俄文专修学校改定并题写校名。

(2)1950年,刘少奇副主席接见俄专科以上干部作重要讲话,指明了学校办学的方向。

(3)1951年6月,北京俄专筹备创办《俄文教学》杂志。杂志创刊号于1951年10月1日出版,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刊名。刘少奇副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为杂志题词。(4)1952年7月29日,刘少奇副主席接见第一批留苏学生,亲切交待留苏学习目的和任务,党和国家对留苏学生的殷切希望。1953年8月4日,刘少奇又亲临俄专向当年派往苏联和东欧国家学习的人员作报告。

(5)1953年7月25日,周总理在欢送派往苏联和东欧留学生的晚会上讲话,谆谆教导同学们出去后要虚心刻苦学习,把先进的经验和技术学到手,回来建设自己的祖国。

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编辑:孙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