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北京>医疗健康
“中国制造”:变挑战为机遇
2011-11-01 10:54: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上热炒“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什么“毒牙膏”、“劣质轮胎”、“含铅玩具”、“含抗菌剂的水产品”这些词汇,频繁出现在外国媒体上。

此次中国产品遭遇的信誉麻烦,有着复杂的背景因素。比如,一些近年来频频制造“中国威胁论”的人乘机抓住小辫子不放,以偏概全,恶意攻击“中国制造”;还有一些西方国家出于各种原因而提高了产品标准。但是,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中国制造”的质量。因为随着“中国制造”的迅速扩展,他们的生活已经与“中国制造”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美国有位记者不是想试试不用中国产品的生活吗?结果一年之后,她就下了结论:这样的生活很难维持下去。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出现在国外的超市、零售店、餐馆,越来越多地包含在全球名牌产品之中时,外国人的眼光当然也会变得越来越挑剔,越来越苛刻。早期进入西方市场的中国货,大多是超市大筐里的便宜货。而现在,人们用看待美国货、日本货的同样眼光来衡量中国货。

现在,中国的出口产品品种有上万种,在如此大量的出口产品当中,每一笔合同都是进口商和出口商经过在规格、质量等各个方面的认真讨论,达成共识的条件下实现的。应该说,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符合进口商的要求和进口国关于质量的规定,而且都经过法定的检验。中国出口产品整体上是被进口国的经销商和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个别产品存在的问题,不应该波及中国全部出口产品。

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制造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既是硬实力的体现,又直接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靠了制造业的崛起,今后也依然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制造业。要想提升“中国制造”的信誉,“中国制造”必须狠练“内功”,提高质量,舍此别无他途。如果我们能够把“中国制造”今天在海外遇到的麻烦视作一个挑战,一个机遇,扎扎实实地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让“中国制造”成为美国、欧洲的标准,让中国的食品标准成为全世界的高标准,国际上的消费者享受着高质量的“中国制造”,我们又何惧任何媒体的炒作!

(作者为人民网高级编辑)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孙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李克强出访朝鲜、韩国
>> 详细

各地新闻
重新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修改为:按期纳税的,为月营业额5000-20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营业额300-500元。>> 详细
点击排行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一批法规11月1日起施行
财政部、国税总局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幅度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