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在北京地铁4号线陶然亭站内,人们在被雨水冲刷的台阶上行走。当日下午,北京遭遇强雷雨天气,白昼如夜,给行人出行带来不便。新华社发
不要在北京再“看到海”
未来北京的地下排水管道的规划将要提高到怎样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每年都疲于应付,而是要真正富有远见和智慧,让市民不再受内涝之苦。
刚刚说过武汉、杭州西湖能看海,昨天下午的一场暴雨,很多北京人在二环路上也“看到了海”。
在网络时代,任何突发事件都是没有“隐私”的。大雨还没有下完,各处滞水的照片已在网络上风传。北京在暴雨中的狼狈不堪,在网络上被展示、被围观。
从各处网友上传的照片可以看到———陶然亭地铁站变成了“水帘洞”,莲花桥下积水眼看要没过车顶,南二环主路右安门路段断路,在大望路、安华桥这些地方,汽车也都变成了“潜水设备”……
这场晚高峰时段降下的大雨,城区平均降雨量达到51毫米,让京城很多地方的交通陷入瘫痪。与此同时,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运输压力,或者人满为患,或者因为断路积水造成大量乘客积压,亦庄线甚至停驶。另外,首都机场航班也一度全部取消。
城市内涝的“剧本”,没有任何想象力,也没有什么新鲜感。因为,北京的剧情刚刚在武汉、南昌、杭州等地上演;因为,就在昨天,我们还在社论中呼吁,“雨季才刚刚开始,各地应‘亡羊补牢’尽快采取措施,排除隐患,不要让城市内涝从‘一年一遇’变成‘一雨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