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北京一直提的都是控制机动车的使用而不限制购买,但是这两年机动车超常规增长已经将北京的交通挤压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地步。”在解读北京治堵新策时,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晓松表示,不能等情况无法控制的时候再想办法。
李晓松说,1978年北京机动车有7.8万辆,1985年是20万辆,1995年达到80万辆,1997年首次突破100万辆。而13年之后,北京机动车超过470万辆,增长370多万辆,而东京机动车只从300万辆到400万辆,增长100万辆就用了12年。
2007年之前北京一年的机动车增长在15万到20万辆之间,2008年就达到了38万辆,2009年更是高达51.5万辆,大体相当于一年增加了一个香港的机动车保有量,而2010年北京全年机动车增长将肯定超过76万辆。
“北京自2004年开始分阶段缓解交通拥堵,包括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交线网、建设交通枢纽改善换乘环境等各项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这种高增长的压力下,这些效果基本被淹没。”李晓松说。
北京目前的机动车数量虽比东京、纽约等国际大城市还是要少,但拥堵程度更严重。对此,李晓松说,这是由北京的交通特点决定的。“单纯从数量上说,目前北京的机动车数量差不多是东京的一半,但使用频率却比东京高得多。”李晓松说,北京小汽车日均行驶45公里,东京仅19公里,北京是东京的2倍多,这意味着,北京目前470万辆车相当于东京有1000多万辆车。而且,东京、纽约的小汽车并不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相反北京70%以上小汽车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小汽车在城市核心区出行比例超过30%,是纽约、东京核心区的两倍多。
北京的道路看起来都很宽,其实北京的道路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例很低,只有13%,国际上大城市都在三分之一左右,表现就是北京的道路微循环系统不够发达,流量都集中在主要的快速路、主干路等道路上。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