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14日下午举行记者会,主题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马晓伟,财政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王保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胡晓义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医改进入“深水区”
孙志刚说,医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建立了全民基本医保的制度框架;二是初步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新机制;三是健全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了新进展。
“我们建立了一个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重新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平台,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同时也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形成了共识。”他说。
他说,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十二五”期间医改规划和实施方案,将主攻方向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三个重点,同时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当前,医改已进入深水区,一方面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任务非常艰巨,稍有松懈就可能出现反复;一方面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暴露,改革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大。医改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共同把这项改革向前推进。”孙志刚说。
“要进一步改善基层条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提升基层能力,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真正成为老百姓看病就医的首选。”他说,国家将继续对农村乡镇卫生院加大投入。到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今年起,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周转房,解决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的住房问题。
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
马晓伟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任务之一,在国务院选定的17个试点城市和各省选定的37个试点城市,超过2000多所公立医院中同时推开综合体制改革。2012年6月以后,全国县级医院也开始了综合体制改革。
“在切断以药补医机制的过程中,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改革同时进行。”他说,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份,431个县级地区已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17个省份对试点县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全面调整,有27个省份开始了支付方式改革。
他说,公立医院要回归公益性,下一步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建立补偿机制。这取决于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政府财政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使公立医院轻装上阵。二是改革支付方式。在现有购买服务格局下,特别是医疗机构和患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必须由第三方监管,必须改变现在项目加成的办法,去除过度医疗的制度性诱因,而采取以总额预付、病种管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按人头付费等多种形式的付费方式,根据医院的水平、规模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付费方式。三是理顺价格体系,使医生的技术劳务价格得到承认,药品和仪器设备价格有所降低,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如何建立一个符合医生职业特点,以医疗的数量、质量、风险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为标志的,公益性为核心的薪酬支付制度,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总之,我们要尽快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应购买服务格局的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