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投入占一般预算的近80%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请问山西在民生改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小鹏:我们高度关注、切实保障、着力改善民生。过去5年间,全省与民生事业相关的财政投入占到一般预算支出的78%,增量占87.2%,教育、医疗、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收入、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等各项民生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山西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较多,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必须付出艰苦努力。今后我们要把民生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就业、收入、社保、住房的新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的新提升。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中小微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就业质量,夯实城乡居民增收的基础。
我们在前期已投入600亿元为农民办实事的基础上,将利用3至5年时间,再投入400亿元,为农民再办五件实事:全面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特困群众易地搬迁、行政村街道亮化、村级幼儿园改扩建和乡村清洁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煤炭大省如何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山西是煤炭大省,高碳产业相对集中,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李小鹏: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要求,在山西就是要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资源型产业循环发展。关键要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为统领,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着力在产业转型、生态修复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推进产业转型,要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上实现新突破。我们将大力提升改造煤炭、焦化、冶金等传统产业,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着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能源产业布局,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在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基地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向新型能源大省加速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