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省长苏树林走进鹿谷冻顶山体验茶情

2012-03-26 09:51:1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25日,台湾南投县鹿谷茶乡迎来正在岛内参访的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沿着乡内道路走,处处可见采茶、制茶、泡茶人家,家家户户置有品茶区,当地人用闽南语招呼着苏省长“来呷茶”。

调研茶乡:两岸茶业合作空间巨大

冻顶山位于鹿谷乡麒麟潭边,得名于当地先民因贫穷少鞋穿而“冻着脚尖上山顶”。如今,伴随冻顶茶成为“台湾茶中之圣”,当地已是著名茶乡旅游景区,形成巨大的休闲游产业链。

冻顶茶的由来,据传是由台湾人林凤池在清朝咸丰年间从福建武夷山引入,当时他带来的36棵青心乌龙茶,种植在鹿谷乡的冻顶山上,经精心培植,在麒麟潭特有的山岚雾露滋润下,所制之茶清香怡神,自此延续下来。

在鹿谷乡茶文化展览馆,苏树林细细了解冻顶乌龙茶的发展历史和精致化生产种植。鹿谷乡农会负责人介绍说,鹿谷目前有茶园面积将近2千公顷,年产量约1700公吨,是台湾茶叶生产重镇。

苏树林说,闽台茶业交流活动频繁,两岸茶产业在栽培技术、加工工艺、文化创意、营销模式、管理方式方面都展开良好互动,茶业交流与合作取得共赢。

在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有着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生产基地,号称“大陆阿里山”,投资额超过7000万美元,是台湾茶产业岛外的最大基地。

“福建和台湾茶叶产业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未来两岸茶产业交流对接、区域合作空间会更大。”苏树林说。

身体力行体验制茶艰辛

恰逢冻顶乌龙春茶开采,苏树林走入茶园,体验茶农采茶生活。

彰雅村是鹿谷乡冻顶乌龙茶的主要产地之一,至今还有多名老茶师拥有传统的徒手炒茶、揉茶功夫。老茶师苏文昭是最有名的一位。苏文昭在家里向苏树林展示了炒茶功夫。只见他双手“铁砂掌”般在热锅中翻来覆去,看得众人目瞪口呆。

苏树林亲手体验在高温300摄氏度的锅子里炒茶菁的过程。他说:“体验之后,方知道茶叶制作过程的艰辛。”

苏姓在鹿谷为一大姓,冻顶苏家原世居福建漳州平和县石古社,距武夷山脉最南端之丘陵地不远,以种茶、制茶为业。迁移至台湾的苏家在冻顶世代种茶、制茶迄今已将近300年。

苏树林走进苏家古厝,厝里的人们早已张灯结彩迎接“苏家人”的到来。苏树林为每一位乡亲送上了从福建带来的牛角梳说,他说:“来到这里,见到乡亲,好像见到亲人。”他还学习当地特殊的“包茶”手法,并亲自练手。

村民们围坐一起,苏树林亲手为大家泡了一壶冻顶乌龙茶,并一杯杯奉给各位年长的老人。

“好喝。”苏树林特地向乡亲们学了这一句闽南语。他说:“我来台湾之前,在福建已经品尝过台湾乡亲的冻顶乌龙,但在这里喝,感觉更亲切,更温暖。”

苏树林从口袋里拿出自己的名品和几包福建“铁观音”“岩茶”给乡亲们,说:“我也请你们品尝福建的好茶,到了福建记得联系我。”一边品茶,一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论茶道: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

“一杯清茶两岸情缘,茶叶把两岸同胞紧紧联系在一起。”苏树林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两岸百姓应共享茶的发展成果和文化,让生活、工作、合作的味道如茶香一样浓郁甘醇。

“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苏树林现场为大家诵读了一首自己题写的《武夷茶道》,“武夷茶道,诚儒之道,佛之道,道之道。禀天地之精华,撷草木之芳润,得圣贤之妙谛;和阴阳,融太极,修仁德;凝于心,化于神,寓于行。武夷茶道,洵无道之道也。”

苏树林说,茶是有文化有生命的,茶把天、地、人连接在一起,也把工作生活健康连接在一起,把修身养性和做人做事连接在一起。他冀望,两岸携手继承弘扬中华茶文化,让中华茶道影响世界。

来源:新华网   编辑:许银娟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冻顶茶 苏树林 冻顶乌龙茶 顶山 茶产业  

精彩热图

盘点全球未解之谜

长春:拖着房车接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