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

2012-03-19 16:14:56 来源:北京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4个月以后就住新家啦”

记者 耿诺

“36年没搬过家啦。今年这一搬,四个月后回来当新房住,挺好!”昨天下午,新源里西11号楼3单元3层的一户人家特别热闹。

看着俩闺女、一个外孙女都到家里帮着收拾屋子,站在一地已经摆好的蛇皮袋中间,80岁的刘宝潭奶奶脸上笑出了皱纹。

从三元桥开车不到两分钟,一栋粉红色的5层小楼就出现在记者眼前。推开3单元的防盗门,楼道里连张纸屑都找不到,水泥楼梯已经被擦得锃光瓦亮,看得出天天有人在收拾。“这还不是因为刘奶奶在?她原来是楼长,天天盯着扫地擦地,现在大家都习惯了。”一楼的邻居笑着对记者说。

“开始我是最不同意搬迁的。都老了,干嘛折腾啊。”今年正月里,刘奶奶从街道办听到自家住的楼要综合改造的消息,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刘奶奶住的房子是两室,狭长的户型,中间几乎没有厅,54平方米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尽管是5年前装修的,但房子里看着还很整齐。

“这房子啊,是我二闺女6岁的时候搬进来的。街道的姑娘小伙子跟我说要改,我说唐山大地震那年这房子都没裂缝,不用改啦。”拉着记者的手,刘奶奶坐在大屋的床边念叨着。更何况,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刘奶奶的两个女儿都把房子调到了同一个单元。这也意味着一旦进行改造,刘家3户都得搬家。再加上刘奶奶的外孙子就在楼对面的小学上学,要是搬走,天天接送都困难。

“可现在是政府替您加固,这技术特先进,咱也得保证整栋楼的安全不是?”工作人员劝慰着。

纯砖墙结构的新源里西小区建造于1965年,完全没有经过抗震处理。昨天,朝阳区正式启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试点,新源里西11号楼和农光里17号楼的105户居民,成为今年本市住宅抗震节能综合改造的首批受益者。据了解,改造后,每户可增加面积8至15平方米。

刘奶奶的屋子虽然看着敞亮,可一到卫生间和厨房,就会发现很多老房子的特征:热水管、冷水管、排气管在厨房墙面上织出了一面错综复杂的“蜘蛛网”;卫生间的宽度只有一米出头,淋浴花洒只能装在马桶正上方,人在洗澡时转个身都难。

“您知道屋里屋外怎么改吗?”记者问。

“知道,他们说得可细致了。”刘奶奶拿出一份材料,一行一行指着给记者看。

拿着这份材料琢磨了几天,刘奶奶自己想通了:“革命了一辈子,节骨眼上得带头儿。真要是因为我一人不爱搬,耽搁了事儿,我这良心可真过不去。”

于是,刘奶奶家成了这栋楼里最早下决心的住户。俩女儿抽空买回来80个蛇皮袋、60个大纸箱子,平日里,老人带着小时工就开始捆的捆,包的包,陆续运到小屋里。小屋已经摆了好几个打好包的箱子,地上也整整齐齐码了一溜蛇皮袋。

“这都算少的啦,这几天已经陆续运走了。”坐在大屋的床沿上,刘奶奶背后的多宝格里,已经空空荡荡。

“您这房子两边一边扩1.5米,一边扩1.35米,所有的下水管都会改成PVC管,装修时就能直接埋到墙里啦。”新源里街道工作人员小梁昨天抽空来看刘奶奶,想着搭把手。

“这儿用不着你忙,你就帮我看看,这防护窗还能再用吗?”刘奶奶想起来几天前老街坊聊天时的问题,随口问了句。

“我给您看看去。”小梁起身就往阳台上走。四下打量一番后,他回头跟刘奶奶说:“您这护栏估计用不了了,给您安的新窗户更大更透亮,跟这型号对不上。”想了想他又追了一句,“您再安的时候,想着用那种带逃生窗的,更安全。”

“您家签,我们就签,您家搬,我们也跟着搬!”5楼的房主已经将房子出租,昨天下午回来交钥匙,还不忘来看一眼刘奶奶,话里话外透着一股热乎劲儿。记者在刘奶奶家的四十分钟里,好几个邻居都过来打听,问刘奶奶什么时候搬。

从今天起,由评估公司、房管所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入户小组将依次入户,刘奶奶打算今天一早就去签合同。“早开工就早完工,4个月以后就住新家啦。”刘奶奶两手往打包袋上一搭,笑着说。(记者王海燕)

相关新闻:

百城房价指数显示“跌”已成楼市主流

楼市“回暖”:“杀跌反弹”还是“全面复苏”?

中央接连叫停地方松动楼市调控动作引关注

楼市持续低温回暖是传说 商家提价未果恢复优惠

百城房价指数”显示“跌”已成楼市主流

楼市将回归买房市场 房价不是降不降而是降多少

全国楼市向暖趋势延续 部分城市冲高回落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刘奶奶 小区改造 老房子 改造方案 改造项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素裹银装扮靓京城

探寻埃及艳后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