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顶层设计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

2012-02-20 17:19:28 来源:新华时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着眼于“大卫生”促进全民健康

“人体的血液中大概含有3克的铁,如果缺铁就容易发生贫血,人们在吃东西时一定不要偏食。”

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道培在北京电视台的《养生堂》节目中向观众们讲述血液病的预防。这个为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其实也是北京医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在媒体开设健康大讲堂等专栏,普及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

“北京的医改基于‘大卫生’理念,着眼建设‘健康北京’。”韩晓芳说。

如今,北京的卫生管理重点已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移,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已成为医改的重要目标。

2011年,北京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为了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北京市向所有常住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北京市超额完成健康档案、乙肝疫苗补种、适龄妇女宫颈癌检查等42项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北京市还针对老人、儿童、妇女等人群,新增11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截至2011年10月底,北京市社区慢性病管理人数达到165万人,全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160万份,占常住人口总数的59%。

从2010年起,北京市已相继发布2009年度、2010年度健康白皮书,成立了由31家成员单位参加的北京市健康促进工作委员会。去年8月,北京市又出台《健康北京“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和《北京人健康指引》指导手册。从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健康社会三个方面入手创建“健康北京”,将与健康、民生问题休戚相关的35项主要指标作为核心,全面促进首都城市以及人群健康水平的大幅提高。

目前,随着小盐勺、小油壶进家入户,全市人群健康意识得到增强。20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8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2.14/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3.29‰。其健康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记者任丽梅)

点评:医改的路线图是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而统筹安排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北京医改的顶层设计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基于“大卫生”的理念,是经过科学论证和实践检验的。正是在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北京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医改工作,全面完成了260项国家部署和自行确定的医改任务。

从执政理念的高度,强化医改的顶层设计,统筹医改一盘棋。从基层医改实际出发,从制度安排入手,下功夫着力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推动基层医改攻坚克难。这是北京的医改实践为我们提供的有益启示。(加言)

来源:新华时政 编辑:张少虎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顶层设计 医改 长效机制 北京电视台 2010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洛阳老人淘宝不明怪石

日本街头井盖上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