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顶层设计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

2012-02-20 17:19:28 来源:新华时政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以“大卫生”理念指导医改实践,由重治疗转向重预防。对医院实行“管办分离”新体制,全面完成260项国家部署和自行确定的医改任务

日前,北京市卫生局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医疗卫生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开设“官方微博”,以便更好地服务公众。

小小微博折射出北京医改带来的新变化。北京把医改工作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将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在这种“大卫生”理念指导下,新一轮医改被北京列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所有的医改任务都围绕惠民利民原则来制定,注重群众的感受,让人民群众分享到医改的成果。

到2011年底,北京市已全面完成260项国家部署和自行确定的医改任务。

强化顶层设计用创新促发展

北京的公立医院号称“八路大军”,属地管理工作难以推进。为使医改工作在北京区域内同步推进,2010年10月,北京成立了以郭金龙市长为主任委员,国家有关部门和总后、武警及本市相关部门、区县参加的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建立起一个高层次的协调机制,搭建了一个研究落实首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的平台。

2010年北京出台的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推进发展、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促进健康”的工作目标。这表明北京市不仅有信心和决心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更要根据北京实际,通过顶层设计,推进医药卫生领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着力建立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有长效机制保障的新制度。

正是有了顶层设计,2011年7月,北京设立市医院管理局。对市属22家大医院实行人财物和运行的统一规范管理,构建了市卫生局“管行业”,市医管局“办医院”的新型管理体制,在“管办分离”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正是有了顶层设计,北京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2010年门头沟区医院作为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五变、八不变”原则,在保证公益性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引进民营资本,特别是运行机制,改变了现有管理体制、投入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正是有了顶层设计,北京创新医保付费方式,选择108个病种组开展按病种分组定额付费和医疗保险总额预付试点,实行医疗费用总量控制。如北京市平谷区政府与中国人保健康北京分公司共同启动的“北京市平谷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保联办项目”,开创了第一次以风险保障的模式经办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第一次以共保联办的模式与社会医保经办部门开展合作,实现了新农合经办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

在顶层设计中,社区卫生改革是突破口。北京在全国率先推行社区基本用药零差率销售和收支两条线,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2010年,北京在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率先在全国完成了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工作。目前,北京在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三个回归”,即公益性的回归、公共服务职能的回归以及居民基层就医的回归。

对于北京的医改,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深有感触地说:“北京的医改得益于顶层设计。医改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以及各区县努力推进和积极创新下,实现了新的突破”。

保基本得民心推实招惠民生

“社区大夫每个月来巡诊一次,‘流动医院’解决俺们的大问题了。”北京延庆县千家店镇水头村62岁的王占英对记者说。

王占英所在的村交通非常不方便,如果上医院看病来回就得一整天。村里的老人有病了一般都不看,实在熬不下去才去医院。现在,千家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巡诊车解决了他们看病的问题。据了解,延庆县已全面建立了巡回医疗制度。

在一次医改工作会上,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提出,“病有所医是基本民生。”为此,北京市针对“低收入者看不起病、社区看不了病、大医院看不上病”的问题,出实招解决问题,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3年来,北京市、区两级财政医疗卫生经费投入共计489亿元。

韩晓芳说,“目前北京的新生儿自出生之日起即可享受医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已建立人群全覆盖、生命周期全覆盖的医保安全网。截至2011年底,各类基本医保参保(合)率平均在96%以上。同时,新农合与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水平分别达到480元和460元。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以及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分别达到85%和70%左右,城乡低保人员门诊救助比例提高到60%。全面实施的“社保卡”工程,为群众减少个人垫付资金负担200亿元。

为了使百姓就近看病,北京对全市10个远郊区县的230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含899个村卫生室)及城区68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城乡全覆盖。为基层医疗机构招聘了3500名大学生,对196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了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如今,社区“24小时全天候服务”已在城区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也得到全面推行,在基层诊疗人次占全部诊疗人次的比重从5%提高到42%。

目前,北京市已有53家医院开展双休日全天门诊,全市66家三级医院和11家二级医院实现预约挂号。全市206家基层医疗机构与28家大医院签订转诊预约成功率高达99%。

2011年底的统计数字显示,北京个人医疗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从3年前的30.5%降至24%,城乡个人就医负担比例较3年前平均下降20%以上。通过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2010年~2011年两年直接减轻群众就医负担50亿元以上。

编辑: 张少虎  标签: 顶层设计 医改 长效机制 北京电视台 2010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洛阳老人淘宝不明怪石

日本街头井盖上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