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2011年GDP达583.42亿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2012-02-10 16:28:58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2月9日,成都市双流县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公布。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83.42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8.5%;固定资产投资488.41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5.3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17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6.5%;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市水平逐年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5.4:53.3:41.3,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4.6%,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2011年双流县继续对农业进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6.85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农业增加值31.46亿元,增长3.6%。 2011年双流县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 25.9万吨,蔬菜46.25万吨,水果23.76万吨,出栏生猪82.8万头,肉类总产量10万吨。

双流农用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实现稳步推进,规模经营面积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比重提高到55.6%,发展规模化优质水果基地24.82万亩、生态蔬菜基地27.9万亩,水产养殖3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184个,粮油作物播栽面积常年保持在70万亩次以上。

截至到去年底,双流县共建成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17个,新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302个、家庭农场68个、现代农庄34个,建成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3.6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有机转换认证、绿色认证分别达4个、130个、36个,农业产业化带动面提高到9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818元,比上年增加了1788元,增长19.8%,收入结构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最大达到45.9%,财产性收入增长最快达到31%,农产品价格上涨也带动了农民收入增加。

新型工业势头强劲

2011年双流县新型工业发展方面呈现出了工业支撑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大企业培育明显等特点。全县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总量突破260亿元,达到265.13亿元,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5.34亿元,同比增长22.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1.9亿元,同比增长32.7%。利润总额73.28亿元,利税总额114.09亿元。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54.5%,拉动GDP增长8.9个百分点。

去年,双流积极承接产业升级转型,加快实施以太阳能、核能、风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集聚企业79家,成为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都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物联网产业链为重点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快速起步,集聚重大产业化项目9个。双流在大企业培育上成效显著,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上5亿元企业27户,较上年增加10户,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增至9户,其中过50亿元企业1户。

传统服务业仍居主导

2011年全县实现服务业240.78亿元,增长13.1%,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在二圈层排名第一,占全市的比重达到7%。以航空枢纽服务、航空物流、临空商务等“八大临空产业”为引领,临空特色突出、高端业态集聚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从总体来看,双流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仍然偏缓。

2011年双流从业人员52.5万人,其中服务业占23.8万人,占从业总人数的45%,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从经济效益看,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过半,贡献突出。2011年全县国税和地税收入中,服务业实现税收 52.67亿元,增长34.3%,服务业税收占全行业的65.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6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李渝)编辑:于姝楠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精彩热图

不带这么恶搞的

让你笑到抽搐的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