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忆“南方谈话”20年
记者:您怎么看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李君如:小平同志是战略家,他懂得怎么样应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因此他要求我们实现长远发展,要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在南方谈话中,小平同志紧紧围绕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现代化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他还提出,在整个改革开放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仅要发展物质文明,还要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一方面,我们要加大社会建设的力度,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依然不能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记者:南方谈话前,党内外曾经有过一些争议,当时的争议主要存在于什么方面?
李君如:当时遇到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中国能不能搞市场经济?无论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还是西方经济学,都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
在思想理论上得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回应:一种是放弃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重新回过头去走资本主义道路,把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中国改革的目标;另一种是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实行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就是搞经济上的资产阶级自由化。
如此重大的分歧和对立摆在邓小平面前。他的回答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小平同志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突破,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们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些新的问题?
李君如:现在社会很浮躁,都想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以内把我们提出的一些理想的目标变成现实。尽管大家都是一片好心,想让老百姓尽快过上一个享受富裕又公正的新生活。但是,并不是你主观上想怎么样,就能够马上变为现实。我们过去讲,饭总是要一口一口吃的,路总是要一步一步走的。理想目标的实现,是要靠我们长期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
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社会主义是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够巩固和发展的。既然如此,我们应该理智地认识到,共同富裕是我们最终奋斗要达到的目标。
小平他老人家知道我们后面的人要急,他就告诉我们不要急。他还有一句话我们不要忘了,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不够格。”什么时候才能“够格”啊?他说,到21世纪5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了,那时恐怕“够格”了。
我们不要给老百姓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我们国家明天就能达到共同富裕了,我们明天就能达到公平正义了。当然,目标非常好,但需要时间去实现。不然的话,你说很快就可以共同富裕了,老百姓等了两天,还没有,就失望了,政府失信了,公信力就没有了;再等两天还没有,他们就开始埋怨你了;再等两天还没有,他们就上街了,矛盾也就产生了。所以,国家要全面发展,还是要提倡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我们的理想要全面实现,是要经过我们长期艰苦奋斗的努力。
记者:如何看待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李君如: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不等于经济发展。但不能认为:发展不需要增长,发展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为如果把增长当作发展,不可能持续,但发展没有增长就没有基础了。
因此,不能唯GDP论,但不能完全撇开GDP,因为GDP提供了一个经济增长的指标。这个指标虽说不是很全面,但目前为止还是世界各国通行的。我们已经有了科学发展观,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来源:钱江晚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