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长张剑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
确定每年拿出1个亿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长沙市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去年更是提出要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在保护和延续历史文脉方面,长沙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建设和发展,不可避免地与历史文化保护形成冲突。长沙离国际文化名城还有多远的距离?为了实现目标,长沙在未来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文化也是这座城市市民引以自豪的资本。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如果高楼大厦没有文化的支撑,它只是水泥森林。”张剑飞动情地说。
在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城市的发展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但是,在张剑飞看来,这两者是完全可以兼顾的。经过努力,长沙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首先,就是要花大力气从思想认识上,从具体措施上真正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
第二是要大力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今年,“两馆一厅”必定建成,即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在新河三角洲。另外,青少年宫也会在今年开工建设,汉王陵遗址公园、炭河里遗址公园开工建设。去年对长沙进行了文物普查,有500多处值得保护的历史文化遗存,铜官窑遗址公园和铜官窑博物馆已经在大力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古镇也正在恢复。下一步,还要建设宁乡的炭河里遗址公园、汉王陵遗址公园。
第三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长沙文化产业有基础、有市场。张剑飞透露,前不久,长沙市委召开了推进国际文化名城建设,确定每年拿出1个亿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日报湖南记者站(记者 冯志伟 杨茜)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