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辖区2011年水上交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1月10日,海南海事局在海口召开2012年工作会议。据悉,2011年,海南省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定状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洋清洁得到有效保障。去年,海南辖区共发生一般等级以上水上交通事故7件,死亡失踪3人,沉船5艘,直接经济损失1970万元。海事部门成功防抗了“洛坦”、“纳沙”、“尼格”等台风,海南辖区内未出现重大险情和责任事故,实现了防抗台风“零伤亡”;完成了2011年南海部际联合海上搜救演习等20多次综合演习和专项演练,妥善处置了10余起水上险情和事故,全年共组织协调水上搜救行动125 起,协调派出船舶611艘次、飞机36架次,成功救助遇险人员635人,救助成功率达95.06%。
2011年,海事部门成功完成了海南辖区沿海航路规划工作,编写了海南沿海航行安全指南,建成西沙AIS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基站,初步建成海南海区AIS岸基网络系统“十二基站一中心”布局,为船舶提供了更加优质的航海保障和通信服务。2011年10月1日全国港口建设费征收以来,海事部门从保障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成功争取到琼州海峡滚装运输货物暂免征收港口建设费优惠政策,获得蒋定之代省长的高度赞扬;海事部门积极推动船员劳务市场健康发展,推动海南首家甲级海船船员服务机构通过审批运营,先后出台了《海南省游艇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与《游艇俱乐部备案管理工作程序》,促进了游艇的规范发展,并加强调研,开展“邮轮安全与防污染”课题研究,优化邮轮监管模式,推动了三亚邮轮母港建设。坚持关口前移、主动履职、有效服务,切实做好了海南地区重点涉水项目工程建设、重大涉水国事活动和大型水上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保障了反季节瓜菜出岛顺畅与鱼苗出口任务的顺利完成,并深入调研,保障海南省造船出口订单的顺利实施和首艘万吨级散货船的安全下水试航,助推了海南造船产业的健康发展。
海南海事局李国平局长在2012年工作会上指出,2012年,海南海事科学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一方面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纵深推进,港口经济、海洋旅游产业高速发展,海事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越来越密切,海事职能作用得到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当前国家经济发展增长方式处于转型升级的转折点,安全事故呈现易发多发的态势,严峻的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向海事监管工作抛出了新难题。
李国平局长就2012年海南海事局继续稳步推进海南辖区水上交通形势稳定、切实有效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了详细阐述。他表示,2012年,海事部门要抓重点、破难点、增强水上交通预控力,增强海事保障服务的硬实力。继续加强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做好整顿和审核工作;进一步完善搜救体制机制;提升应对海上污染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积极推进海事基地建设及西沙海事监管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扩展、完善AIS系统多领域功能应用;推动溢油应急设备库项目建设,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建设功能齐全的游艇动态监管系统,提升监管和执法工作效率和水平。
同时,积极探索,主动服务,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科学、高效的海事保障服务。提前谋划对南渡江通航水域新型旅游交通工具的监管工作,推动省委省政府协调制订海南省海上油气田船舶安全与防污染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溢油应急与防控、锚地规划与管理、渡口渡船运输安全与监管等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继续配合地方政府解决游艇、邮轮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的实际问题,争取国家赋予洋浦港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特案免税登记政策,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海事监管路子。
2012年,海南海事将加强合作,探索深圳、三亚、厦门三地海事部门游艇联动执法模式,深化与广东、广西海事部门的协作机制建设,联合开展南海巡航,强化对南海海洋权益的维护,与香港海事处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李国平局长表示,海南海事将始终以服务国际旅游岛建设为主线,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和专业优势,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努力建设全方位覆盖、全天候监控、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系统,践行好海事职责和使命,努力实现动态执法网格化、巡航救助一体化、应急指挥可视化、政务服务电子化,切实提高海事科学监管层次,着力构建与现代运输体系相适应的水上交通监管和应急处置体系,促进海事由“流汗型”向“智慧型”转变。
正值2012年春运期间,海南海事局党组马玉清书记在工作会上重申了水上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强调要发挥海事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全局干部职工落实好今年春运期间水上安全保障工作,坚决遏制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春运期间海南辖区水上安全形势的稳定。
来源:中国日报海南记者站 (记者 黄一鸣 刘小利 )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