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两会”系列报道
广西边民:永不退伍的边防哨兵
“开展‘兴边富民’工作以来,我们已经解决了30万人口饮水困难的问题。我们主要依托我们的资源来开展“兴安富民”工作,通过发展边境贸易、边境旅游等各方面来增加我们边民的收入。”广西自治区人大代表、崇左市扶贫办副主任覃志雄在今年广西“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覃志雄指出,崇左中越边境线长533公里,开展“兴安富民”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固了边民的心”。
“因为边民就是‘永不退伍的边防哨兵’,出于守住自己栖息之地的淳朴心态,他们自然会守护自己的土地和家园。而我们推行‘兴边富民’,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也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这就更加促进了他们对自己所生活的家园加以守护。可以说,一个边防连长3-5年后就退休了,而我们的边民,作为‘永不退伍的边防哨兵’,可以说,从一定程度上维护我们边境的安全。”覃志雄告诉记者。
据了解,从2000年至2010年,崇左市及原南宁地区先后实施了3次大规模的边境建设,涉及交通、人畜饮水、输电工程、危房改造、教育、文化、卫生、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市场建设、科技培训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龙州县边境乡镇广大农民党员在参加“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中,市、县下派专家、农艺师数十名到边境乡镇村屯进行轮回轮训。其中,1000多名农民党员在搞好本家乡甘蔗种植的同时,还纷纷要求为越南边民办实事,积极参与指导邻国越南下琅县边民种植甘蔗。
与越南下琅瑞华社较为邻近的武德乡,是科甲口岸通商要道,该乡农民党员通过口岸等通道到越南边境为越南群众指导种植甘蔗,今年该乡有85名农民党员把学到的实用技术用到异国的土地上,指导种植甘蔗3860亩,其中高糖良种蔗3500亩。水口镇洞桂村有34名农民党员通过参加“百万农村党员大培训”活动后,自发组织起来,把学到的甘蔗栽培技术教给越南边境村庄那积、百岭等5个屯群众,种植优良品种甘蔗2500亩。
由于龙州县边境乡镇广大农民党员积极为越南边民进行科技指导,越南高平省下琅县的甘蔗长势良好,平均亩产6吨以上。在本榨季中,龙州县制糖企业还优先照顾越南高平省下琅县边民砍运甘蔗入厂开榨。
广西开展“兴边富民”行动,也保障了跨境婚姻的融洽和睦。
位于广西西部的百色市那坡县,与越南的高平、河江两省接壤,边境线长207公里。从那坡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山区公路往边境线走78公里,在广西沿边公路的末端,有一个叫做百都乡弄陇村的村庄,这里有一个名叫“金三角”的边贸点。边贸点全称是“百都金三角农贸市场”,是2004年兴建的兴边富民项目之一。边贸点面积不大,有一个供摆摊交易的市场。
在“金三角”边贸点的一家商店,老板娘小邓就是从山对面嫁过来的一名越南媳妇。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和丈夫陈高生一起在铺面整理商品。这是一个日用品杂货店,销售饼干、洗发水、啤酒、毛巾等小商品。小邓打开账本,里面密密麻麻写的是越南文字。她2007年嫁过来,越南边民的方言和中国这边的方言是一样的,说话沟通没有问题,但是不会写汉字,只能用越南文字记账。陈高生30来岁,问他“是什么时候认识越南妹子”的,他有点不好意思。他告诉记者,其实对面越南边民无论是语言、习俗都和他们区别不大。平时经常来往,特别是“金三角边贸点”兴建以来,两国边民的往来更加密切了。他经常去越南边民家里玩,不知不觉就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越南妻子嫁过来后,生活习俗与本地媳妇没什么区别。据了解,近10年来,广西整合近38亿元资金,让广西240多万边民从中受益。
2011年12月26日召开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表示,将加快中越跨境经济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经济发展实现“兴边富民”,力争到2015年边境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
当然,对于推进边境地区建设。百色市代表、靖西县委书记黄小宁提出了:请求自治区加快推进中国龙邦—越南茶岭跨境经济合作区项目,改善边境民生,缩小靖西、那坡县与东兴、凭祥等边境地区的发展差距。并建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边境地区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干部住房,改善办公条件,稳定边疆。
来源: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 (记者 黄菲菲)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