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任工商联主席建议: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

2012-01-09 17:41:21 来源: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2011年,武汉市生产总值登上6500亿元的高峰,预计在国内城市中的排名将再次前移,有望成功晋升前十强之列。1月4日-9日,武汉市正在召开的“两会”晒出的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在这场经济实力的大比拼当中,武汉民营企业的实力还略显单薄。武汉市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只有广州的42%,杭州的84%,成都的68%。“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广州增加20.6个百分点,杭州增加26.4个百分点,成都增加7.4个百分点,而武汉仅仅增加了2.5个百分点。规模偏小、发展偏缓,依然是武汉市民营企业发展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对此,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工商联新任主席李记泽建议,武汉应该突破性发展民营经济。2011年12月12日,卸任武汉市城管局局长的李记泽,当选为武汉市工商联掌门人,开始为武汉市民营经济的发展鼓与呼。

截至2010年底,武汉市私营企业14.55万户,个体工商户34.5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2259.44亿元,同比增长15.0%,占全市GDP比重达到42%。

这份成绩单乍一看还不错,拿出去一比不免汗颜。经过多年长足发展,武汉民营企业总量偏少、比重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武汉民营企业户数只有广州的52%,杭州的91%,成都的81%;民营经济占GDP比重只有42%,而广州为52.6%,杭州为70%,成都为53.1%。

企业家资源稀缺,缺少领军人物困扰着武汉民营经济的发展。武汉民营企业家无论在数量或体量上,都与武汉城市本身的地位极不相称,缺少全国有影响的一流企业和企业家。青岛有名扬海内的“五朵金花”,深圳有华为、中兴、万科、腾讯等一批企业和企业家领袖。武汉市年产值或销售额过100亿元的民营企业,目前只有凯迪控股和九州通等为数不多的几家。

武汉不少民营企业面临人才困境,难以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制约了企业发展。一些民营企业还面临融资难等情况。

2011年9月,武汉市工商联在会员企业中开展的百家民营企业“进一步优化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问卷调查显示:百家民营企业对武汉投资发展总体环境感觉满意,对政府部门改善投资环境的力度表示肯定,大多数企业有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的意愿。但是民营企业希望政府部门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改善融资环境、加强人才服务、加大政策落实、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提供更多服务和惠企政策的支持。

李记泽建议,突破性发展武汉民营经济,首先要从政府层面,建立服务高效的保障机制。每年组织1-2次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民营企业家座谈对话,着力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对企业家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要明确责任部门,明确解决时限。着力降低融资门槛,建立政府部门定期向民营企业发布政策和有关经济信息的制度,实现政策“落地”。

其次,从企业层面,要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上下功夫。武汉市民营企业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参与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配套,主动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占领行业的制高点;通过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发明创造中深挖潜力,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大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合作配套,优化资源配置,突出产业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李记泽同时希望,要利用商会联系广泛、贴近企业的优势,通过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引智等办法,把国内外优势企业、高端技术和高端人才吸引到武汉来。并在及时反映企业诉求,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法律、融资、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服务,帮助民营企业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来源: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记者 陈道林 通讯员 严建权 胡学英) 编辑:许银娟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精彩热图

龙年春晚十大看点大揭秘

企鹅“探访”南极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