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鲁: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强区富民
从平鲁区白堂乡曹庄搬迁到安太堡移民新村的高世尧,以前是种庄稼的“一把好手”,现在改作经营大棚菜了,每年有15000元左右的收入。“原先村里的土地都退耕还林了,现在种大棚蔬菜,苦又轻又赚钱。”高世尧言语中难掩喜悦之情。
作为全省综改试验试点县区之一的朔州市平鲁区在引导农民发展生产过程中,以“双70%”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结构调整,按照“一区一业、一带一品”的思路,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道路,以种植园区、养殖园区和加工园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强力推进四大农产品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以向阳堡集镇为中心的双万亩苗木种植基地,完成新育苗1000亩,秋季预整地2.6万亩;二是以凤凰城镇为中心的40万亩特色农作物种植基地,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2亿斤;三是以另山集镇为中心的万亩设施蔬菜基地,总体规划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四是以西北山区为主的50万只肉羊养殖基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园区46处,初步形成了苗木业、种植业、设施农业、畜牧业四大板块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该区还加大农民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育一批优种,富一方百姓”,双碾乡上井村苗莲养殖合作社的老板牛效军自豪地对记者说。2010年,上井村民牛效军从内蒙购回1300只绒山羊筹建起苗莲养殖合作社。老牛说,他要通过合作社开发绿色健康食品,形成养殖—肥料—种植—养殖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眼下,他正为自己的山羊肉注册“人马山”商标,通过深加工羊肉,赢得市场认可,实现品牌效益。双碾乡党委书记解志远对记者说:“要实现区里‘70%的土地退耕还林,70%的农民进城’这一目标,势必带来土地利用结构的大调整,而畜牧业无疑是促农增收的必然选择。我们充分利用各村移民搬迁进入集镇后闲置下的危房破窑,通过政策引导和示范带动兴建畜牧养殖合作社。这样,既高效利用了部公闲置土地,又解决剩余劳动力的生产生活问题,人均年收入1.5—2万元。”
来源: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通讯员 范磊 谢宏 永强)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