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震,改变了去日喀则的演出线路,选择深入西藏周边的牧区达孜县,在西藏军区达孜希望小学露天演出。汽车攀山越岭,所到达的这个小学却颠覆了我们对边疆小学的传统印象:房屋破旧,师生穷苦。迎接我们的是,身着统一校服,乐呵呵的小学生。这所小学建在海拔3600多米的大山脚下,整个校园面积竟达35593平方米。校园中央鲜艳的国旗在迎风飘扬。以国旗为中心,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呈“品”字形依次展开。
他们的校舍虽只有一栋楼, 但是却充分合理利用。每个教室整洁干净,漂亮的黑板报,有老师对同学们亲笔写的寄语。还有党员“一帮二”的机制,即每个学校的老师,只要是党员的,就要扶贫、帮差,帮助一个穷困学生和成绩落后生。令人惊讶的是, 学校特别人性化,在每个楼梯的转角都有一个“感恩角落”,每个孩子都可以将自己相对父母、老师、国家说的心里话写出来,或者画出来。在一个房间,专门辟出一块地方,安排了漂亮的沙发,电脑桌椅,小相册、吊帘等,叫“心灵驿站”,是老师们专门为那些父母亡故或有其他家庭困难的孩子做心理辅导的地方。
早在2001年,西藏军区就把这所乡村小学作为自己的对口援建单位,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支持学校建设。这才有了邦堆希望小学这个名字。军区每月给家境困难的孩子100元生活补助。
学校音体美老师严重缺乏。学校现在尚无一个专业的音乐、体育、美术、英语老师。这导致学校很多音乐器材都无法发挥其作用。很多人都以为藏族的孩子能歌善舞,可由于缺乏音乐艺术老师,现在学校的孩子都无法接受艺术的熏陶。
记者:陈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