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意甲英超西甲|中超女足|NBACBA|网球|高尔夫|排球乒羽赛车田径水上台球棋牌|体彩|爱运动|酷图|明星|专题
中国在线>体育频道>专题>2011深圳大运会>快讯
深圳办大运:国际赛事与民生品质“比翼齐飞”
2011-08-11 10:19:27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办赛事与惠民生有机结合

作为一座人口迅速膨胀的年轻城市,深圳各种社会文化设施乃至公共服务水平长期“供不应求”。在筹办大运会的过程中,深圳依据“新建场馆满足比赛需要和赛后使用”、“主场馆建设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划”的原则,将诸多文体设施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相结合,既保障赛事又服务发展。

不少深圳人都曾经为自家周边缺少运动场所而苦恼。深圳市文体旅游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深圳申办大运会成功时,深圳市一级体育场馆只有6个,区级场馆31个,包括大学在内容纳2000人以上的体育场馆只有12个,既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也不足支撑举办一次大型国际赛事。

随着大运临近,一座座功能完备的体育场馆拔地而起。除了大运中心和深圳湾体育中心等主场馆之外,深圳将不少大运场馆设置在社区、中小学校以及体育训练基地,其主要用意在于使场馆既能在赛时满足比赛需求,又能在赛后转化为群众体育场所,解决全市体育基础设施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家住坪山新区的张帆发现,即将用于大运会篮球预赛的场馆不仅美观气派,还是木地板。“坪山以前就没有公共体育馆,大家要运动,只能在社区。篮球场都是水泥地的,能打上就不错啦,哪想过能在木地板上过过瘾。今后锻炼有了好去处,再也不用为没有好场所而发愁了。”

在大运会期间,深圳25万身着“红马甲”的义工整体转化为城市志愿者。“这次整体转化,让深圳义工的素质得到一次大提升,”深圳市团委副书记张志华说。

义工们从今年4月开始接受外语、法律、应急处理、礼仪、大运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罗湖区义工辛明华在培训前连ABC都念不好,现在在万象城U站服务时,她能自信地用英语和外国人打招呼。“成为大运志愿者,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这就是助人自助。”

深圳大运会期间,主办者选择让社会组织承接志愿者服务平台,提供动员招募及志愿者服务。广东青年职业学院教授谭建光认为,这既可以为大运会之后保留站点、持续服务奠定基础,还可以促进社会组织提高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幸福社会的重要力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