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建议:一、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逐步提高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在“十二五”期间及以后更长一段时间,对于政府公共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及逐年增长的幅度,应作出刚性规定,为社会事业发展和实现“保基本”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二、加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管理,改变“管钱”、“管项目”的做法,把工作重点放在科学规划、制定规则、完善政策,为社会事业的发展营造公平、顺畅的环境。
三、改革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特许经营、合约出租、政府参股等形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分由市场主体承担。
四、开放经营性公共服务市场,清除社会资本进入障碍,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环境,打破传统公共产品生产、供给的垄断状态。
五、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关系,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税费减收、财政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推动和引导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我们看到,国务院提交本次“两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的安排有了新的突破。我们希望,各级政府把增加投入与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结合起来,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使各项社会事业在“十二五”时期有长足的进步,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