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新闻媒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中国日报走基层
河南种粮大户:科学增产增收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2011-10-13 13:59:20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河南种粮大户:科学增产增收是粮食安全的保障
 
094 仁和公司种子储备 张雷龙摄
 

据介绍,仁和种业是当地出了名的“粮司令”。公司创始人丁志发从06年拍下2200亩土地5年的种植权,到拥有一家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推广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土地联合播种面积发展到数万亩,他们有着自己的“土地经”。

丁华告诉记者:“父亲从当年的较少土地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土地耕种政策的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抓住了科技农业化、规模化统一管理的利好,小麦的最高单产从过去每亩平均750-800斤提高到目前的1200-1300斤,而且管理成本和发展前景都有积极因素。”

在国家种粮利好的政策的引导下,尽管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高,如果是单个家庭种植面积太少根本无法降低这些成本,以三口之家为例,若两个劳力都去附近的双汇集团上班,三天就能把土地全年的收益干回来,还省下劳动时间。因此,目前当地代收代耕现象比较普遍。

“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和借鉴国内外农业发展科学模式,尤其是国家的相关政策。这几天国家出台的《意见》,其中就提到要推进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扩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规模,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提高对产粮大县奖励标准,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主产区的投入力度,优先在主产区安排重大农业发展项目。这些政策对我这样从事本专业的对口人才来讲就是最大的利好消息,这段时间公司正在积极的争取银行放贷支持,如果能顺利融资1000万元的话,公司有意再扩大1万亩的高效高产的良种种植面积。”丁华告诉记者。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如何流转,利益如何分配?作为国家划定的重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河南如何抓住战略调整机遇实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1300亿斤的战略部署的确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杨波 张雷龙)编辑:张少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第四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
>> 详细

各地新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百年历程,精辟论述了爱国主义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真诚召唤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共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广泛凝聚中华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详细
点击排行
  商务部公布机动车强制报废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九大措施支持小型企业脱困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