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仁和公司种子储备 张雷龙摄
据介绍,仁和种业是当地出了名的“粮司令”。公司创始人丁志发从06年拍下2200亩土地5年的种植权,到拥有一家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推广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土地联合播种面积发展到数万亩,他们有着自己的“土地经”。
丁华告诉记者:“父亲从当年的较少土地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土地耕种政策的越来越好,另一方面抓住了科技农业化、规模化统一管理的利好,小麦的最高单产从过去每亩平均750-800斤提高到目前的1200-1300斤,而且管理成本和发展前景都有积极因素。”
在国家种粮利好的政策的引导下,尽管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高,如果是单个家庭种植面积太少根本无法降低这些成本,以三口之家为例,若两个劳力都去附近的双汇集团上班,三天就能把土地全年的收益干回来,还省下劳动时间。因此,目前当地代收代耕现象比较普遍。
“我们一直都在关注和借鉴国内外农业发展科学模式,尤其是国家的相关政策。这几天国家出台的《意见》,其中就提到要推进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扩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规模,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提高对产粮大县奖励标准,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主产区的投入力度,优先在主产区安排重大农业发展项目。这些政策对我这样从事本专业的对口人才来讲就是最大的利好消息,这段时间公司正在积极的争取银行放贷支持,如果能顺利融资1000万元的话,公司有意再扩大1万亩的高效高产的良种种植面积。”丁华告诉记者。
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土地如何流转,利益如何分配?作为国家划定的重要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河南如何抓住战略调整机遇实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力争建成全国重要的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稳定达到1300亿斤的战略部署的确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杨波 张雷龙)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