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点睛天府新区】
特色和本底:天府新区的城市建设,一定要鲜明凸显成都文化的特色和本底,注重保护人文信息丰富、地域特征鲜明的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和人文古迹,着力打造更多展示中国气派、巴蜀风格、川西特色的文化地标和景观廊道,让成都的历史和记忆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让人们一步入天府新区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创新精神:天府新区是一座新建之城、创业之城。要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和城市雕塑来弘扬创新精神,让创业文化伴随着这座城市的建设不断发扬光大。
十分钟文化圈:要树立“十分钟文化圈”的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科学布局和充分预留文化设施的空间,加快建设便捷化、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摘自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天府新区调研时的讲话
【规划师眼中的天府新区】
一个拥有独特文化、风俗风貌与历史街区的文化新城
成都作为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作为国家首批认定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独具特色、地域深厚的历史文脉。成都天府新区将如何培育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凝聚天府新区的“文化之魂”?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王松涛表示,在天府新区的规划建设中,既有的历史文化都要得到保护,特别是成都特色的山水田园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在乡镇、村落建立综合文体活动中心,让产城一体化单元真正成为一个文化圈,让天府新区成为一个拥有独特文化、风俗风貌与历史街区的文化新城。
王松涛介绍,大自然中的山水田林,以及当地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是富有成都特色文化的“历史”。历史文化的保护还需强化和精细,下一步工作中将着重研究、保留、保护乃至去发扬历史文化。“其实林盘保护既是对生态的保护,也是对村庄的村落保护,也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保护,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业界大家谈新区】
突出历史元素 并与现代感完美融合
“天府新区的目标是再造一个‘新成都’,我们要在‘新成都’中培育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一定要留住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之根,在此基础上发展辉煌的现代文明。”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教授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天府新区的建设要特别注重对成都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使历史和现代、传统和创新在这块区域中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保持生态、田园的本真性质
在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谭继和特别引用了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这说的就是成都一直以来的城市文化和定位的精髓:城乡一体,开放包容。”他说,从最遥远的宝墩文化算起到现在,成都4500年来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文明史,这座城市不论怎样发展、如何壮大,都保持了生态、田园的本真性质,这是成都独有的城市文明、地域文明。
“怎样理解这样的城市文明?古蜀先民最早形成的聚落和古城就是在田坝之中修建起来的,依托成都平原特有的资源和条件不断发展。所以可以这样说:作为‘城不改址三千载,址不改名二千五’的独一无二的城市,一直以来,成都的城就是乡、乡就是城,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谭继和说,即便到了现代,各大城市在发展中面临“城市病”困扰时,我们仍能提出以田园、生态的理念来对成都未来的发展进行定位和规划,这依靠的就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
充分吸收巴蜀文化的精髓
谭继和说,在成都天府新区建设中,一定要注重细节的打造,不论是城市还是建筑,都要充分汲取巴蜀文化自身的精髓,突出历史元素并与现代感完美融合。
“现在我们在一些片区的打造中,就已经很注重林盘、小桥流水、竹林等川西传统元素的融入,这是对生态文化的优良传承;而在今后天府新区的建设中,还可以更深入一些。”谭继和举例说,比如在成都人心里挥之不去的小天井大出檐、灰白墙高勒脚的“四合院”情结,就完全可以给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此外,谭继和还认为,天府新区的城市文态培育在注重“硬件”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软件”。“古时成都平原上的人即有‘既耕且读、耕读传家’的传统,现在这样边工作边学习的传统也不能丢,争取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一座文化氛围浓厚的‘书香之城’。”
要从规划和设计上 突出“原创性”
作为成都市政府城市设计顾问,陈可石曾在成都主持了龙泉驿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黄龙溪古镇规划和城市设计、青城山镇概念规划等大型项目,目前也一直在关注成都天府新区的规划和建设。在规划和设计的层面,天府新区在城市文态培育上应注重哪些方面?成都晚报记者昨日连线身在深圳的陈可石教授,请他谈谈自己的看法。
文化是一个城市最终的竞争力
“特色化的城市文态,这样的理念非常正确。在经济、环境等层面的指标都已经固化之后,我们会发现,文化才是一个城市最终的竞争力。”陈可石说,放眼到全世界来看,那么多的城市,为什么最终还是巴黎、伦敦这些著名城市最具有竞争力,就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陈可石说,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找到城市的尺度,成都的尺度就是世界级。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有着同样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与中心城区紧密承接的天府新区,陈可石说,除了要继承成都文化的精华,同样还要注重在文化建设上的创新。
“原创性”使城市更有价值
“创新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说所有的文化元素都要回到三星堆时代,我们更为看重的,还是在规划和设计上的‘原创性’。”陈可石说,目前在城市建设或新区建设中,国内很多城市过于相似,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有太多抄袭和太多的欧陆风格。这样使得城市失去了其原创性格,城市文化特征不再明显。
所以,作为城市核心价值之一的建筑,必须呈现出地域性、艺术性和原创性,使城市更有价值。这样的价值取向在成都天府新区的建设中也同样适用。陈可石说,希望天府新区在建设中能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过去的历史中汲取更多原创的种子,并不断创新使之发扬光大。
【新区建设雁群起飞】
突出内涵 各有特色
文化,是一个城市活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最有特色的资源。唯有城市的特色文化、风俗风貌、历史街区等资源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值。当成都天府新区建设的大幕徐徐拉开时,涉及我市的4个区县将如何培育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凝聚天府新区的“文化之魂”?
高新区:打造特色文化商业街区
“高新区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将依托铁象寺的历史背景,打造铁象寺商业街区特色水街,形成集旅游、文化、商贸、服务于一体的新型特色街道。”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郑小明介绍,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相应的文化设施会不断规划和建设。
龙泉驿区:桃文化、客家文化、佛禅文化为主要内涵
龙泉驿是世界桃树种植密度最大的区域,桃花盛开时节,这260平方公里的桃花将成为天府新区最靓丽的一张名片。龙泉驿区规划局局长鲜荣生透露,根据最新规划,龙泉驿将整合“桃花故里”、龙泉湖与石经寺的资源,将其打造成为“桃花故里—大香格里拉”的核心区域。在这个区域里,龙泉驿将依照“泛桃花故里”的发展思路,以桃文化、客家文化、佛禅文化为主要内涵,加快桃花慢城、客家小镇、佛禅宾舍、驿景家庄等项目的建设,着力构建“山-花-城-林-湖”的“桃花故里-大香格里拉”山水形态,深入挖掘培育具有龙泉驿特色的城市文态。
双流县:构建文化新城,弘扬四川精神
据双流县委书记高志坚介绍,双流既是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的起步区,又是天府新区加快发展的核心区。通过天府新区的建设,要把双流区域建设成为一个现代产业新城、生态田园新城、文化新城、宜居新城和时尚新城。在打造文化新城方面,应该创造一种人文精神,体现双流、体现天府新区、体现四川人的灵魂,通过天府新区的建设弘扬四川精神。
新津县:健全完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津县委书记巫敏介绍,新津县正全力打造宝墩文化、水文化、养生文化、忠孝文化、河鲜文化,加强特色文化队伍建设,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实施精品文艺创作,不断提升区域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新建文化中心(博物馆)、体育中心等一批文化标志性建筑,基本建立新津文化识别系统,城市形象独特鲜明。
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新津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具体完善县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等三级公共服务阵地建设。2011年底全部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实施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人人看”工程,开展“幸福新津•美好家园”文化新津行动,丰富广大群众文体生活。
憧憬新区•市民说希望每条街上都有电子阅览室
风俗风貌、历史街区、文化新城……这既是天府新区规划中对文化建设的定位,也是诸多成都人对新区的憧憬与向往。
市民柳洁说,作为一个成都人,自己平时与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时,最喜欢拿家乡的文化底蕴和人家比。“天涯论坛上有一个很火的帖子,是‘比拼’描写各个城市的古诗词,我粗略算了一下,大家发出来的诗词歌赋中,有接近一半都是跟成都相关的。《春夜喜雨》、《蜀相》、《成都曲》……这些历史的遗存组成了天府之国的文化史诗,希望以后的天府新区也能诞生出同样灿烂的文化!”
网友“唐七虎”则想得更为“具体”一些。“我家在双流的一个镇上,这几年一直在成都市区打拼。现在老家已经划入了天府新区的规划范围内,再过两年我就准备回去发展了。”“唐七虎”说,自己一直是个“书虫”,一天不看书就浑身难受,“这个想法可能有些贪心了哈,我希望天府新区在建设中能尽可能多地布局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能不能在每条街都规划一个电子阅览室呢?呵呵,随处可见,出门即达,这样的生活才不再是普通生活,真正的文艺生活啊!”
来源:成都晚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