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科技IT
时代周刊评选2011年太空探索十大"重要时刻"
2011-12-12 14:50:34      来源:科技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时代周刊评选2011年太空探索十大

“黎明”号探测器模拟图

小行星带上演的离子推进

火星、木星间小行星带中的第二大小行星灶神星,在今年7月迎来了一位访客——“黎明”号探测器。

“黎明”号将围绕这颗亚利桑那州大小的古老岩石运行数年并展开研究。随后它将启程前往太阳系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重复同样的工作。

与对恒星、行星等巨大天体的探索相比,这个针对小行星带的探测项目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在于探测器所采用的离子推进技术。抛弃了笨重的传统太空燃料,离子推进依靠氙离子流,推动太空飞行器实现不断加速的稳定滑行。

自尊受伤的美国航天事业

美国人一直以在航天竞赛中比苏联人率先登陆月球而自豪,然而现在这颗高傲的自尊心,却不得不为自己的宇航员要忍气吞声地搭俄国人的顺风车而受伤。航天飞机的退役,让美国的宇航员在下一代太空飞船制造出来之前,都必须借助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往来于宇宙和地球,每次每人要支付6300万美元。

但是8月份一架“联盟”号搭载的货运补给飞船的坠毁则让两国都陷入到共同的难题中。尽管现在已经找到事故原因并恢复了常规发射,但这并未彻底给出答案。而在他们想出新飞行器的方案之前,国际空间站可能要遭到弃用。鉴于美国最早要到2016年才能造出可靠的载人飞行器,人们等待的时间将不会太短。

航天飞机已成绝唱

在完成135次飞行任务之后,作为美国航天事业标志之一的航天飞机,在2011年8月退出了历史舞台。“亚特兰蒂斯”号最后一次13天的太空之旅,更像是一场纪念仪式。人们怀念这些曾经为太空探索立下汗马功劳的飞船,也怀念那些与飞船一道升空甚至将生命留在天空中的宇航员们。这些航天飞机今后只能出现在博物馆里,但它们依旧会继续向人们诉说那些代表着创新和勇气的故事,以及那些因美国政府官僚主义而犯下的蒙昧之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
入世十周年>> 详细

各地新闻
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详细
点击排行
  “上海发布”一小步,政务公开一大步
中国已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 需警惕中等收入陷阱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