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博弈方显调控决心
这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现象。
2011年6月,绿地集团就开始了促销行动。然而,销售业绩并没有大幅上升。绿地董事长张玉良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第一轮促销,降幅在10%左右,销售量能够维持不比上月低,到了第二轮促销,降幅在20%到30%之间,可是10月的销售量反而低于9月。
无疑,这是购房者与开发商的博弈。
随着调控的不断深化,房地产市场多方博弈再度上演。
一方面表现在土地市场。张玉良说:“因为销售不好,7月份我们就很少拿地,10月份开始明确不再拿地。”
冷清的土地市场,对于一些过于依靠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而言,压力骤增。有些地方政府不得不在土地出让时采取取消配建要求,降低底价等措施。
另一方面,表现在价格上。来自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数据显示,8月、9月、10月,连续3个月打折楼盘占在售楼盘的比例分别为48%、49%和59%。
但是,如何准确判断打折的真伪,着实考验监管者。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分析,一些楼盘的备案价格本来就很高,在这样高价的基础上打折,自然有水分。他说:“现在看,发生退房风波的,看来是真打折。”
由于担心前期业主退房,不少分期开发的楼盘还在硬扛着。一位西部城市的开发商说:“目前我们一共有6个项目在售,可以在项目之间实现资金平衡,因此目前还没有到非要降价的时候。”
一些传言也冀望放松调控。6月,一则北京正在研究放宽限购政策,有望在年底前放松对高端项目的限购的消息传播开来,对此,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迅速辟谣。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王荣武说:“政府要对市场预期引导,而高端住宅是引导市场预期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样的传言会误导市场,因此我们迅速给予回应。”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调控政策执行弱化。如二套房贷方面,一些地方仅仅是让购房者签一纸承诺,而非严格审查。还有个别城市,以旅游地产、养老地产为名企图突破限购政策。
事实上,一年来,每到调控的关键时间节点,中央政府不断释放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调控力度不放松的信号。
从1月份的新“国八条”出台到4月份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专项督查调控政策落实情况;从7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扩大限购城市范围到10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无不彰显坚持调控的决心。
9月,温家宝总理在俄罗斯出访向我驻外人员介绍国内外经济形势时强调“房地产市场调控绝不可以有丝毫动摇。”
目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人民银行近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但专家表示货币政策的微调并不意味着放松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廖英敏表示:“房价已经开始松动,但目前的回落还没达到合理水平。因此要继续坚持调控,巩固调控结果,使房价尽快回落到合理水平。”
来源:新华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