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教育职场
随迁子女面临高考困局 同班同学被户口决定命运
2011-12-07 09:33:34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高考洼地”成拦路虎

在张女士等人看来,北京市民之所以不愿意放开异地高考,无非是为了保持“高考洼地”效应,在她看来,这是北京推进高考户籍放开最大的难题。“所谓公平,最重要的是机会均等,北京之所以不愿意推进放开户籍就因为洼地效应的存在。谁都知道在北京上大学容易得多,在北京能上一本的分数,在有的省甚至连二本都上不了,有北京户口的人当然不会愿意放开这种特权。”

据《北京日报》报道,2011年北京本科录取率接近58.2%,比高考大省山东、江苏、广东、湖北等高出10多个百分点,比湖南、安徽等高出20多个百分点。

很多拥有北京或上海户籍的家长担心,由于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省(区、市)际差异,一旦放开高考户籍限制,可能会造成大量人员的流入,出现大量的“高考移民”。

事实上,支持异地高考的学者也认同这一可能的情况,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熊文钊在10月29日“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发布会上就表示,解决异地高考要先解决全国统一高考的问题,从根本上杜绝高考移民。否则,“会有前赴后继的问题到北京来,教育部无法左右,北京市政府不接受,(因为这)会使得人口无法管控,今年解决20万,明年可能会有200万人进到这个城市来”。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教育资源发达,录取率高,为了保障本地户籍居民的利益,外来居民在这个问题的博弈上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然而,除了“高考洼地”外,即使一些“高考高地”也不愿放宽政策,熊丙奇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比如广东省,记者查阅广东2012年招生报名通知,上面规定凡广东省外户口的考生,一律回户口所在地参加高考,不得在广东借考。

“因为如果能借考,考生在哪儿录取是个问题,在分省命题制度下,高考分数不好折算,这种异地高考不现实。”熊丙奇说。

异地高考的门槛设在哪儿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据他了解,教育部已经开始制定方案,以回应异地高考这一民生问题。但他说,由于高考改革涉及诸多重大敏感社会问题,这个方案一定会做得很艰难,考验方案制定者的智慧。

目前,纯粹基于学籍上的异地高考还完全看不到松动的迹象,一些地区所做的改革,也是基于户籍制度上的。

“异地高考民间方案”虽然主张“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但也只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该方案表示,“考虑到历史形成的教育水平和高考录取率差异,为避免短期内人口输入地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设置一定限制条件,逐步放开城市新移民子女在经常居住地上学和参加高考”。

在该方案的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曲相霏都表示,这个方案并不是最完美的方案,却是最现实的方案。

曲相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按照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最后要得到的是统一高考公平录取,让高考绝对与户籍脱钩,“我们赞成一步到位,但也得考虑现实”。

曲相霏说,她从私人渠道获得的非官方消息是,一些地方政府不仅不大可能放开,反而可能会越来越紧,这跟教育部的想法并不一致。

2011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教育部会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袁贵仁还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不会太长。

杨东平认为,不论是哪种方式,一定会有门槛设置,“就像移民国外一样,不论是技术移民还是投资移民,肯定会有条件限制。彻底放开的想法在价值取向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估计出于操作性上的考虑,在政策上会做一些限制,只是在操作细则上究竟如何考虑值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教授也认为,教育部虽然重视这个事情,但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有些地区人口输入多,有些输出多,地方政府会考虑当地资源的总量以制定应对方案。他认为,门槛设置应该会把下列因素作最重要考量:流动人口在输入地的居住时间长短、纳税情况以及随迁子女在输入地的教育完整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
入世十周年>> 详细

各地新闻
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公休,共3天。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详细
点击排行
  陈竺:重性精神病纳入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范围
“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集中调查结束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