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打造增产“成绩单”
据陈萌山分析,今年粮食生产起点高、难度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十分不易。主要得益于五个方面:
——政策力度前所未有。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在全国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农业“四补贴”规模比去年增加14.7%,粮油大县奖励增加40亿元,大幅提高并及时公布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5.8亿元。
——指导服务及时到位。农业部制定实施了分品种、分区域、分农时的生产技术方案,在全国开展稳粮增粮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全国1万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抗灾增产关键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抗灾救灾扎实有效。各级农业部门强化灾情预测预判预警,及时查土壤墒情、作物苗情和病虫情,因地制宜提出科学防灾减灾措施,适时启动应急响应,配合财政部门及时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初步统计,今年1至9月因灾损失粮食717亿斤,同比减少26亿斤。
——高产创建带动明显。各地以万亩示范片和整建制试点县乡为平台,展示示范集成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配套栽培适用技术,辐射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全国950个小麦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比所在县平均亩产高285斤,270个早稻万亩示范片亩产比所在县高244.2斤。
——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北方冬麦区2月下旬冬小麦返青起身和5月上旬抽穗扬花的关键期旱情得到及时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夏旱影响有限且较快得到缓解;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等常年干旱多发区降水偏多、光照充足;洪涝灾害偏轻发生,登陆我国的台风强度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