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教育职场
教育歧视事件连发 学生人格谁来维护?
2011-11-03 16:42:45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教育歧视事件连发 学生人格谁来维护?

11月2日,广州市白云区穗丰小学的学生放学后准备走出校门。近日,穗丰小学被曝出组织学校13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到医院检测智商的事件,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近日,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接连发生“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如此荒唐的事件为何接二连三发生?是教学考核的需要还是对学生评价的扭曲?教育行政部门今后能否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新华社记者卢汉欣 摄

价值导向偏颇,学校浑然不知

为何要采取“绿领巾”“红校服”等做法?涉事校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这些都是为了“奖励”和“激励”学生上进。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闫老师表示,“绿领巾”意在激励还没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这不叫‘红校服’,校服是教委统一发放的,这只是一套运动服,是一种奖励的形式。”包头市二十四中校长王茂田说,这批运动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捐赠的,校方与该企业并无任何合作,只是觉得企业捐赠是件好事,就欣然接受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受到社会质疑后,某些教育工作者不但不觉得理亏,反而认为这是对学生好,这种态度令人震惊和痛心。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失之偏颇,学习成绩成为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评判标准,认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一切都好,“以此类推,老师的教学成果是否优秀只看学生成绩单,学校是否优秀也只看升学率,完全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学生的人格教育。”

储朝晖等认为,教育歧视事件连发,反映了学校教育存在“分数压倒一切”的价值导向,一些所谓名校将分数考核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忽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以至于他们采取不正确的“激励”手段,用“绿领巾”“红校服”这种特殊标记来评价学生。

“孩子千差万别,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较强或较弱,但没有一个孩子在所有方面都差,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属于制造‘冤假错案’。”孙云晓指出,我们要摒弃用学习成绩这个唯一标尺来区分“好学生”“差学生”的理念,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中国入世十周年——人物篇
>> 详细

各地新闻
孔栋 卸任中航集团总经理,仍担任中国国航董事长。6月份,原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调任中国移动党组书记和副董事长;7月份,原中国电信集团党组书记尚冰调任工信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详细
点击排行
  盘点六省区党委书记履新感言: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
十八大代表应具备5项条件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