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凌云机组
最高职责是安全
走进东航云南公司飞行部的大院,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形象展示画,有一句高度概括飞行职业要求的标语——“苦练精飞,锻造高原雄鹰;壮志凌云,不负光荣使命”。
作为青年集体的优秀代表,“凌云”机组的组员们经常在各类交流会上亮相,介绍团队建设经验。每次交流经验时,他们必须提到和首要提到的词就是“飞行安全”。“凌云”机组把“苦练内功,夯实安全飞行基础”作为团队建设、团队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凌云”的成员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深深印在脑海中、体现行动中,按时按规定进行飞行前准备,认真细致地实施飞行四个阶段的工作,严格执行检查单、标准喊话等制度,对待安全飞行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一丝不苟。到目前为止,“凌云”机组的成员没有发生过一起因人为原因造成的差错,没有受过一次飞行技术通报批评,无任何关于机组的投诉,保持着骄人的安全业绩。
机长的肩上有四道杠,有人把这四道杠代表的涵义总结为“专业、知识、技术、责任”,作为一名职业飞行员的要求和标准。担负飞行安全重任的飞行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以精湛的飞行技术、严谨的飞行作风为保障,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配上“蓝天骄子”的称号和“责任机长”的天赋职责。
刚刚执行完飞行任务的“凌云”组员侯东宇回到了飞行驻地,并没有马上去休息而是跑去飞行部办公楼复印学习资料。他说,“飞行是要求完美的,容不得犯一点错误,因为错误的代价太大、后果不堪设想。这种追求完美的程度,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就是责任的具体体现”。已经身为机长的侯东宇自信中又带着谦虚,他说自己与经验丰富的老机长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飞行经历的累积,自己在技术上的熟练、知识上的更新、经验上的积累等各个方面得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完美的标准靠近。
汤俊是一位年轻的80后机长,曾执行过“两会”代表专机保障等重要飞行任务,保持着良好的安全记录。“凌云”机组的同事评价他是一个开朗、乐观、自信和积极的人,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把愉快的情绪带到严谨的飞行中。2009年首聘机长的那天,汤俊佩戴着四道杠的肩章,感到荣耀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保证安全的责任,来自旅客、公司、亲人和社会的信任。“责任,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我要时刻把安全二字印在心中、刻在脑海、扛在肩上”,汤俊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肩扛四道杠时的想法,“以后每次飞行,当我打开驾驶舱门看到客舱里100多名旅客时,都会感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因为我的一个决定关乎100多个鲜活的生命,关乎国家上亿元的资产安危”。肩扛责任的汤俊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对待每个起落,一杆一舵捍卫着飞行的最高职责和最高荣誉。
“每个飞行员都不愿遇到特殊情况的发生,但当特殊情况发生时飞行员必须是已经准备好了”,这是“凌云”机组对待飞行的自信和勇气。2001年8月14日,“凌云”机组金加兴成功处置单发,安全落地受到公司通报嘉奖表彰。2008年2月10日,金加兴执行昆明—香格里拉航班任务,在飞抵香格里拉机场上空3700米高度时突遇风切变,就像大海中航行的船只突然遇到涡流,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把飞机往下吸,机长金加兴果断复飞、冷静处置,凭借过硬的技术克服了严重颠簸和强乱流,终于在5500米高度时脱离颠簸区,安全返回昆明。
学习永无止境
做一名职业飞行员需要不断的学习,学知识、学技能、学经验,而学习也正是“凌云”机组凝聚优秀青年飞行员的重要原因。
“当初吸引我加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团队的学习氛围浓厚,组里有优秀的年轻人和飞行技术方面的专家”,侯东宇对“凌云”机组给予了高度肯定,“在还没有考国际航线报务员之前,我已经基本达到了报务员的语言水平,考试的时候比较轻松,这主要得益于组里有英语非常好的人,从他们那里我得到了很多帮助”。组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和无私分享,使得“凌云”机组内部氛围非常和谐。“和一群热爱学习的人在一起,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激发起来”,汤俊非常认同这种氛围。笔者走进他办公室时看到桌上放着一本《飞行中人的因素》的书,内文多处见到勾画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