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吐鲁番瓜果飘香的季节里,“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盛大召开了,我接待了内蒙的白女士一行。通过大力宣传“神奇吐鲁番”的旅游形象,到吐鲁番来旅游的中外旅客与日俱增,吐鲁番成为团队旅游趋之若鹜的地方。夏季来吐鲁番体验独特的高温天气成为人们的首选。
吐鲁番在新疆中部的低洼盆地上,被称为“火洲”,这里的葡萄沟盛产各种优质葡萄,被称为“葡萄之乡”。吐鲁番古称高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自明代起称吐鲁番。生活着维吾尔、汉、回、哈萨克、俄罗斯等24个民族。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吐鲁番的地下水贮量丰富,因而瓜果丰茂,盛产葡萄、西瓜等水果;又由于气候干燥少雨,水果中的含糖量非常高,许多人去吐鲁番旅游就是冲着当地各色水果。
白女士开玩笑说:“葡萄节就是吃葡萄的节日吗?”我笑了。“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是为纪念丝绸之路开通2100年,是中国国务院确定的40个中国节庆之一。举办“葡萄节”是吐鲁番人民的大事,也是新疆旅游业的大事。今年是第20届“葡萄节”,吐鲁番举办的“葡萄节”,一届比一届精彩,一届比一届好。作为市场化运作的首次尝试,今年的“葡萄节”将独具特色。群众广泛参与是今年办节的一个重要特色,节日期间将开展沙雕展、登山比赛、篝火晚会、精品文物展参观等群众参与性较强的活动。中国葡萄酒产业高峰论坛、吐鲁番葡萄种植科技研讨会将如期召开。
来吐鲁番的旅游线路设计基本有两条,一条是,苏公塔→交河故城→葡萄沟,另一条是,阿斯塔那古墓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库姆塔格沙漠→火焰山。白女士要去“葡萄沟”,我们就走一号线。
去葡萄沟的路上,有一条草木芳菲的沟壑,银链似的河水奔流而出,蜿蜒二、三十里,把整个葡萄沟浇灌得晶莹剔透,层层叠叠的葡萄田,中间还有桑榆桃柳。衣裙鲜艳的维吾尔族姑娘,手挽筐筐,采摘葡萄,阵阵欢声笑语,令人陶醉流连。田间,维吾尔族老乡们在小心地采摘着葡萄,像是侍弄心爱的孩子。白女士徜徉在葡萄架下,摸摸葡萄那一枝枝沧桑的藤蔓,她思考着什么;白女士驻足在葡萄凉房里,看着玉珠般的葡萄,她感受着。再啜一小口坎儿井甘泉,白女士天真地笑了。空气中弥漫着的泥土气息,葡萄的香甜,让挚子流连忘返。我告诉白女士:吐鲁番“葡萄沟景区”是葡萄的世界:这里栽种的葡萄在世界上是品种最全的。《甜甜的葡萄迎宾客》是“葡萄节”的专用歌曲!
吐鲁番人爱用歌舞迎客。在葡萄沟,鼓乐一起,维吾尔族人就开始用生命弹奏、歌唱、舞蹈,让人领略到这个民族“无鼓不歌、无鼓不舞、鼓变乐变、乐变舞变”的独特魅力。随着欢快的维吾尔族音乐响起,大家都变得活跃起来。白女士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和维吾尔族群众一起舞蹈起来,一改往日的温文而雅。这真是----了解促进各民族融合,融合促使民族的和谐和友谊。
在我陪同白女士旅游时,在吐鲁番各个景点都能够看到祖国各地、世界各国游兴正酣的游客。
在吐鲁番近郊游览景点,游客可以叫上一辆当地人称为“毛驴的士”的驴车。坐在上面听着得得的蹄声,走马看花地看看吐鲁番的风情,感觉很好。要知道:吐鲁番是中国的“旅游城市”。在任何时候它总有着热力四射的魅力啊!我是个“旅游人”,希望有更多世界各地、祖国各地的友人来新疆旅游、吐鲁番旅游!来感受吐鲁番作为“国际旅游品牌”的异域风采。
旅游快结束时,白女士和我讨论新疆、吐鲁番的文化内涵,目前有哪些东西还在保存着,哪些东西正在丢失?针对已经丢失的古老文化如何去补足?如何把有价值的旅游项目恢复起来?白女士的话引发我深度思考,如何深入开发新疆旅游业,这是旅游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作者:胡芳)
来源:中国日报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