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日前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其中,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改革的关键环节。
据悉,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日前在重庆召开。杜玉波其间指出,在中国教育事业全面步入“由大到强”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提高质量这一主题。
杜玉波要求,要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高端人才作为大学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大学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大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大学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既是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集中概括,也是实现高等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
杜玉波强调,提高质量的核心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
杜玉波表示,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改革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动力。其中,高考改革是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改革的关键环节,高校组织模式创新是改革新的着力点,试点学院是改革的有力抓手。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办学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健全保障,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他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建设好一所大学,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一流大师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杜玉波强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与会时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际有三件事至关重要:一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能奉献的师资队伍;三是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
据了解,围绕论坛主题,本届论坛同时举办了三个专题论坛,分别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发展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