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要闻聚焦
泄露重要经济数据危及国家安全 犯罪成本小利益大
2011-10-25 10:40:4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泄密引发市场波动

少数人提前获取重要经济数据中饱私囊,却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比如,今年4月14日,香港媒体提前曝光内地经济数据后,全球金融市场因此波动。路透社报道称,美元指数DXY挫跌至近16个月低位,此前泄露的中国经济数据略胜过分析师预期,推动欧元对美元升至1.45美元附近。

陈惊天认为,重要经济数据反映了国家宏观经济指标,它不仅关乎决策层对国家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控,更是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风向标。每一次经济数据泄露以后,股市发生异常波动,异常波动背后就有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出现。泄露重大经济数据的行为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影响,经济秩序遭到了破坏,干扰了经济的正常运行,甚至于会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危害极大。

保密管理日益严厉

针对屡屡发生泄密案件的状况,我国有关部门已采取更为严厉的监管措施。国家保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杜永胜表示,国家保密局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密管理措施。

为减少数据被泄露的可能性,国家统计局已从7月份起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提前数据发布时间。同时,还进一步缩小了涉密数据的人员和范围。

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数据的保密能力?陈惊天建议,对涉密单位的外部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大涉密犯罪的打击力度;二是要加大相关行业的监管力度。对涉密单位的内部环境建设,一是要加强法律观念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帮助指导有关工作人员和涉密人员增强保密意识,提高保密技能,加强法律观念,筑牢保密思想防线;二是要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要健全保密措施,强化内部管理;要组织专项检查,加强内部监控工作。

链接:统计局央行原干部泄密获刑

去年5月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多次被泄露。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李忠诚通报了两起泄露涉密经济数据案件查办情况。国家统计局干部孙振、中国人民银行干部伍超明因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分别获刑5年和6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少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形成合力"促大学生就业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土部通报第二季度六起挂牌督办案件处理情况
国家公务员报考首次"双降" 110万人通过审查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