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青山绿水,俺农民却返贫了。”村民宋安义说,过去家里养着七八十只羊,羊靠山吃山,加上种14亩地,一年也挣个上万元。现在,搞舍饲养殖,投入大、成本高,羊又爱生病、不上膘,不养羊了。过去全村330个养羊户,现在只有50户。家里多数的地改种树木,国家每亩补贴从160元降到90元,可物价一个劲飞涨,90元也就够买一袋面,退耕还林的树木还成不了材,日子真是很难过啊!
刚上任的小坝子乡乡长朱志国说,2000年全乡年人均收入900元,而到了2010年则降到了680元,如果考虑物价因素,农民返贫是很明显的。
土城镇三间房村有人口2540人,9000多亩地累计退耕还林4000余亩。村民孟显儒说,他家12亩地,退了5亩多。这5亩地过去一年种一季玉米,每亩能产千八百斤,以每斤9毛钱计算,除了人工成本也得收入三四千元。现在一部分种了松树,一部分种了山杏,这里属于高寒地区,松树50年见效益,山杏常常遭遇“小满前后一场冻”,一年最多收入1000元,本来收入就不高,总体算下来收入还减了2000多元。
“国家的各种政策,俺们是双手赞成的,换来了子孙赖以生存的好生态。可就是生活方式变了,还不适应,盼望能得到增收的好出路。”这是记者采访中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县林业局副局长王凤阳说,退耕十年,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物价上涨和补贴降低双重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众生活困难。他指出,目前全县尚有300万亩荒山需要治理,按照每年治理20万亩的速度,还需15年。且当地造林难度大,许多地块需要补植两三次才能成功。建议国家出台针对这一地区的特殊政策,根据物价形势适当提高退耕补贴,以提高农民积极性,更好地巩固还林成果。
针对禁牧后农民收入减少的问题,王凤阳透露,目前县里已出台相关措施为舍饲圈养提供政府担保的小额贷款,并将积极为舍饲户争取农牧项目。(记者张涛 马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