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5点多,刚走进五家渠西林路西边的平房区,就看见姚海霞提着馍馍和菜往家走。“姚海霞,我们正想到你家看看,你出去了?”西林路社区书记舒迎庆问。
“是,我出去买点菜和馍馍。”姚海霞边答边领我们到她家。
五家渠西林路社区隶属军垦路街道,这个社区的住房90%以上是平房,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是土木和砖混结构的房子,零乱不堪,是市政府重点改造的棚户区。姚海霞的房子是租的,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比较阴冷。
40多岁的姚海霞,中等个头,身体偏廋。她从河南南阳地区来五家渠居住已十几年了,因精神有病,2006年没有再工作,开始“吃低保”。
“靠着低保金能维持基本生活吗?”笔者问。
“可以啊,我们家三口人,我每月发278块钱,丈夫开小四轮拉运东西,一个月挣两千多元,儿子上高三了,虽然花费挺多,但够用。”
说着,姚海霞给我们算起了生活账。“现在物价涨得快,我们吃肉少了,每月也就一两次,吃蔬菜较多,但鸡蛋少不了,附近有小菜场,菜价比商贸城的要便宜点,我每天都等到下午去菜场,买些便宜青菜。每个月生活费四五百元,加上药钱和房租,一个月花费七八百元吧,温饱没问题。”时针指向了下午7点,姚海霞要准备晚饭了。一锅米粥、几个馒头,加上一盘炒土豆丝、一盘炒鸡蛋,简单的饭菜透着家庭的温馨。
“社区还给我们低保人群上了居民医疗保险,年交医保60元,医药费报销40%以上,剩下的60%走特困家庭医疗救助还能报销3000元。家里困难时,街道办事处会替我们垫上住院押金,等报销后再结账。”姚海霞说,“社区居委会的同志经常来家里看看,有新政策也赶紧告诉我们,让我们感到很温暖。”
“姚海霞今年还申请了廉租房,如果批下来,明年可入住了。这是国家给低收入家庭的好政策,5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每月只交50多元的租金就行了,而且房子都是简单装修好的,很划算。”舒迎庆说道。
近两年,五家渠市政府大力推进廉住房建设,去年已有30多户低收入家庭住上了廉住房。
“儿子学习好吗?”笔者问。
谈起儿子,姚海霞脸上写满了自豪和憧憬,“儿子懂事啊,学习很好,不用我操心,就盼着他考个好大学,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我们家就熬出来了,你看着吧,将来生活会更好!”
来源:中国日报兵团记者站(通讯员 李瑛)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