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教育职场
大学校园频现"公主班""和尚班" 原因探究
2011-10-19 16:21:57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原因探究

受文理分科教学影响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张宁博士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与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无关系。新闻学属文科,学习方法以记忆为主。“女生在这方面比男生更擅长,由于录取是按照分数从高向低依次录取的,所以能考上新闻专业的女生肯定比男生多。”张宁老师认为,过度的“阴盛阳衰”对学生的发展并不是好事。他告诉记者,由于新闻行业的工作要求,在应聘时,男生要比女生占优势。但在大学中,学新闻的男生越来越少,所以近年来,南京各高校新闻专业的就业率一直不理想。

就业性别风向标“暗示”专业选择

对于工科类专业,男多女少一直是多年存在的情况。东南大学焦伟老师告诉记者,工科类行业自身的特点要求男性从业者占多数,同时也是需求面最广的行业之一。男生在参加工作后往往会先在车间中锻炼几年,之后大部分都会向管理方向转型。“同时,由于女生较之男生更适合公关类工作,一些技术型销售的岗位就非常青睐工科女生。”焦伟老师说。他认为,目前高校中工科类专业男生占绝大多数的现状符合行业的要求,是一个合理的现象。

南师大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认为,这种现象源于大众心理中的“结果倒推”的逻辑。当前用人单位的招聘主要仍是以传统观念中的男女分工为标准。但在教育活动中,大家却以作为结果的就业形势为依据,倒推地制定教育方法,这就是一种不合理的逻辑。“‘性别’的概念包括生理与心理两个层面,学科专业性别化的趋势就是心理层面上的现象,”殷飞说,“现实中,不少孩子选择专业并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而是选择符合自己性别的专业。”殷飞认为,学科专业的性别化现象源于学生、老师、家长各个方面对社会心理的趋从。

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副教授张永英认为,孩子年幼时,父母就会根据性别、生理上的差异,选择“男孩勇敢坚强,女生细心温柔”的模式教育子女。到了孩子上大学前选择专业时,父母会依照“男生学习理工科,女生学习文科”的观点向孩子提出建议。“其实,不少父母对专业的认识不一定能跟得上当前社会形势,”张永英说,“当前社会分工中的性别因素影响已经逐渐淡化了。”她建议,家长们应该最大程度地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独立选择。

老师建议

某些专业可按男女比例录取

目前在高校中,某些专业的男女生数量比例出现了相互压倒的趋势。高校老师认为,这些专业的教学内容可以依次作出调整,在录取时,部分专业甚至可以按男女比例录取。

张宁博士建议新闻学专业的教学应该及时作出调整。他告诉记者,2011级新闻专业只有3名男生,打破了该专业创立以来的最低男生人数。“这届男生可以确定是近几年来最少的,”张宁老师说,“这个现象不是今年突然出现的,近几年我们院新闻专业男生的数量一直在减少。”。他建议,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根据当前的现状及时作出调整,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因为实践能力上,男生一般强于女生,而新闻业的工作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在录取时,可以为男生、女生的数量划定比例,按比例去取。”(张可陆康洁)

■链接

欧美大学阴盛阳衰越来越严重

在英美等国大学里,女生数量早就超过男生。在美国,大学男女学生的比例在上世纪80年代大约各占半数,目前美国大学的学生当中,有58%是女性。美国教育部调查表明,无论大型或小型,公立或私立,四年制或五年制,各类大学阴盛阳衰现象都越来越严重。2008年,美国全部新大学生中,女生占据了67%,而1970年仅占43%,1950年时仅占24%。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除牛津大学外,其他英国大学的女生比例都超过了男生。根据目前趋势,到2025年,英国大学中的女生比率可能达到70%。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百家网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知识竞赛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外交部:中国无意也没有精力谋求成为全球领导者
教育部不认可自主招生联盟测试 可能有意取消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