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64 洪福林介绍土地情况 张雷龙摄
核心提示:
“虽然现实不允许我们对土地进行合理的休养生息,但我们定期会对自己的土地进行科学的营养测算和涵养成份的调整,如果银行能顺利给我们公司融资1000万元,我们期望通过各种合适的土地流转方式把耕种面积再扩大1万亩。”仁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华如是规划自己的梦想。
“十几年来,承包的这400亩土地一直就是全家人的所有希望,作为地道的农民,土地的增收增产寄托着全家的愿望。”西平县宋集村60岁农民洪福林告诉记者。
近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为未来之河南的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在世人关注的同时,如何高效协调机遇与挑战直逼“三化”的和谐发展已成共识,在发展中为当地的企业和老百姓带来实惠其寓意深远。
其中,《意见》明确指出,中原经济区建设要坚持稳粮强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繁荣。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历史巨幕已全面拉开,面对机遇与挑战,河南如何开辟一条不已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并持续保持粮食增收增产服务全国战略大局,为此,10月10日,记者一行来到河南粮食主产区的驻马店市西平县进行调研。
在西平县宋集村,正在现场查看收豆情况的农民洪福林见到记者拉开了话匣子。
“这片地是过去林场历史遗留给乡政府的土地,多年来双方合作的信誉高,土地的承包费是一年一结算,如今已涨到每亩400元的价格。400亩地已承包了十多年,一年四季都围着它转,多的时候需要人手二三十号。”
在被问到大量承包土地和单户农户在管理和收益有何不同时,洪福林告诉大家,他的地上,不仅每隔30米都有自己新建的灌溉设施,而且在品种的选良、机械化程度、田间管理、管理投资上都有很大差异。
他指出,他管理的土地集中种植出来的粮食的纯度、千粒重都比普通田地要高许多,小麦种子都是受科研单位委托搞良种培育,定期都有专家农技师指导,在管理上可以做到病虫害的提前防止,这不仅在增产上有优势,而且在管理成本上也比普通农户有优势。
谈到承包土地种粮的收益时,他表示,现在土地种植越少越不划算,规模化种植的风险相对较小,收益更有保障,比如,他们家的小麦不入粮仓在田间就可以原地消化,大豆没开镰已就被预订了。在共同享受国家种粮补贴的同时,卖粮时的单价要比普通农户高些。
带着兴奋与疑虑,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驱车找到了当地另一知名种粮大户-----河南省仁和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