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金融证券
四大误判“步步惊心” 基金投资“马失前蹄”
2011-10-10 10:55:52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四大误判“步步惊心” 基金投资“马失前蹄”

前三季度误判频出

“没有哪个数据比CPI更重要。”这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基金界人士几经波折达成的共识。然而,在CPI高点的判断上,失误的基金界人士比比皆是,其中不乏知名基金公司。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今年年初的投资策略中,就有基金公司认为“自去年四季度起开始的CPI有望高位回落”,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将在二季度回落,而当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正出现中期调整。“这可能受当时一些较为乐观的券商影响,他们认为CPI在上升两个季度之后,回落的趋势应该较为明显。但是现在来看,这样的乐观为时过早。”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坦言。

如果说第一次判断“CPI高位回落”的失误还可以归罪于券商误导,那么二季度末出现的第二次误判则更多来自于基金的过度自信。即便是一些规模位列前十的大基金公司,也曾在5月份预测,通胀可能在6月达到全年最高点,并在下半年有所下降。“年中回落,缓慢下降”成了不少基金公司的共识。

但这一判断仍然为时过早,一直到8月份,CPI才出现见顶迹象。通胀见顶的误判导致基金过早“抄底”,市场在7月中旬再次出现下行,击破了CPI见顶市场反弹的“预言”。

除了通胀,基金经理另一个过于乐观的判断是房价。今年一季度,不少基金公司曾认为,在严格调控政策之下,房价将应声而落,一旦房价出现价跌量升,地产股的投资机会就将真正到来。但事实证明,地产股的调整远早于房价下跌的脚步。至今两个季度已经过去,房价跌幅仍远远低于基金之前的预期。

第三个误判源于几乎所有基金投资人士都没有预测到的“黑天鹅”。事实上,在去年年初,就有基金公司认为欧美债务危机将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因此看空全球股市,相应地做出相当程度的防守配置,只可惜这个判断为时过早。一直到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演化,随后又出现标普调低美国评级的事件。而对于此,包括基金在内的相当多买方、卖方机构却在今年一季度普遍无视,甚至有基金公司预测今年美国经济恢复强劲,将拉动国内出口。然而事实上今年我国出口未见大幅增长,温州等地连续出现倒闭潮。

第四个误判则体现在对政策走向的判断上。宏观调控初期,基金公司普遍认为,一旦CPI高位见顶,货币、财政政策放松便会随之而来,但前期CPI并没有高位见顶,放松自然落空。直到8月份CPI出现见顶,央行等宏观调控部门却宣布调控基调仍将持续,而二三级城市的限购政策也逐步出台,货币政策全面放松的愿望在2011年四季度很难出现。被基金经理寄予厚望的政策全面放松,至今看起来仍遥遥无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公安部交管局:驾驶员要自觉抵制超速超载等行为
李光耀:台湾无论谁当选均难改最终与大陆统一结局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