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处长左勇称,去年工商系统对沃尔玛重庆片区4家店的商品进行抽检,共抽检62组样品,有13组不合格。“抽检不合格率高达20%,但沃尔玛竟没有一次主动进行整改”。
针对“问题板鸭”事件,左勇曾经与沃尔玛重庆负责人进行行政约谈,并明确指出,该事件暴露出沃尔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左勇称,“问题板鸭”事件发生后,沃尔玛并没有采取下架、就地销毁的措施,相反,为规避工商部门的执法检查,将所有“问题板鸭”作为退货来处理,并将“问题板鸭”事件归结于员工失职。实际上,“这是企业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重庆市消委会秘书长刘明生透露,对于沃尔玛接连出现的“价格门”和“销售过期食品”等事件,他也曾多次与沃尔玛重庆负责人沟通,希望能对所有分店开展全面自查,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方尽管口头应承,结果并未落实在行动上。
重庆沃尔玛8个月被处罚8次说明什么?是政府监管得力?是企业肆意妄为?还是处罚太轻?市民普遍认为,几十万元的处罚不足以让沃尔玛伤筋动骨,怎么可能用行动整改呢?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龙勇表示,食品安全、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这样的问题屡次发生在沃尔玛,很大程度可能是高层的制度取向上出了问题。企业管理一旦出现疏漏,就容易因利益驱使做出违规违法的事。沃尔玛不应忘了道德和责任,不能只以利润和扩张为导向。
“没有利润,企业无法发展。没有责任,企业无法生存。”龙勇说,近年来,沃尔玛不断进行海外扩张,但似乎并不很顺利,这肯定与其适应市场的效率、管理取向有很大关系,但如何担当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则更值得反思。
沃尔玛“绿色猪肉”事件发生后,记者多次与其重庆方面负责人联系,均被拒绝采访。仅通过邮件发表了几点说明,诸如道歉整改云云。
略感欣慰的是,由于重庆沃尔玛事件中涉及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重庆公安机关已经开始介入调查此事。
来源: 工人日报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