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根据国家天文台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秋分准确时间是9月23日17时05分。天文专家提醒说,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气温降低的速度将明显加快,公众要准备好换季的秋装。
作为我国权威的天文测算部门,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我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包括朔望和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表示,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在每年的公历9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为180度。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天文专家表示,秋分过后,一遇冷空气活动,气温便下降得特别快,并且幅度也很大,这就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过冬,为来年奠定下丰产的基础。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来低温阴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气,是“双晚”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必须认真做好预报和防御工作。
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