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因素交织 通胀压力加大
流动性过剩,也就是流通的货币总量过大,是导致新兴经济体此番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朱民认为,新兴经济体物价上涨,首先是由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流动性过剩。
“现在全球流动性比危机前还要高,主要发达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比危机前成倍增加。”
印度国家银行主席普拉迪普·乔杜里告诉记者,过去两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印度经济的冲击,但这同时也带来了通货膨胀问题。
资源性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在8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的同比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16.8%,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2.7%,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3.4%。
食品价格的攀升是新兴国家CPI攀升过快的重要因素。食品价格在印度的CPI中占58%,在印尼和泰国占40%,在中国占34%。
“更重要的是,新兴经济体大多处于经济转型期,劳动力、土地、污染控制成本上升很快,也增加了通胀压力。”朱民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