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要闻聚焦
温总理妙语“自古寒门出俊才”别开生面!
2011-09-10 15:40:30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日前,在新学期和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张北县第三中学为广大农村教师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内涵丰富,道理深刻,发人深省,堪称一部精湛的“农民教育学”。

温总理在讲话中说,我国农村教育源远流长,历来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中华文明起源于农耕社会,中华文化的根脉在农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历史上许多私塾、书院曾盛极一时,但都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山野乡村。那里不但是教育子弟、培养人才的学校,而且是一个地区的文化中心,甚至是学术中心,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人们常说:“自古寒门出俊才。”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伟大人物都是出自农村的寒家子弟,靠勤学苦读奋斗成才。中国农村的每一个家庭都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人生和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

温总理妙语“自古寒门出俊才”别开生面,充满人生哲理。因为人才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就是“多难兴才”,有道是“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众所周知,农民处在社会的最基层,如果把整个社会比喻成一座“金字塔”,那么农民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基座。在旧中国,他们要比其他阶层承载更多的苦难。在新中国虽然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但城乡差距在短期内还在,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相对较多。这对他们是坏事,同时也是好事。这样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在客观上有利于农家子弟成才,特别有利于提高他们吃苦精神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君不闻,“山沟里飞出金凤凰”。湖南的韶山冲走出历史巨人毛泽东;四川广安县牌坊村的农家小院走出一代伟人邓小平;大别山腹地的红安县走出一百多名开国将军和两任国家主席(董必武、李先念)。在中国历史上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乃至文学家、诗人、词人等杰出人灿若群星,他们许多也是出自寒门、长在农村。如宋朝的大词人辛弃疾,他的许多诗作就是反映田园生活。他的《清平乐》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如诗如画,脍炙人口。温总理妙语“自古寒门出俊才”,实际情况的确是这个样子。

然而,在当下一些自诩权贵和新富的人却不把广大农民放在眼里,他们自视高贵,自命不凡,打心眼里瞧不起农民。却不知道农民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却不知道“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道理;却不知道那些老实憨厚的农民“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最让不能理解的是,一些所谓的知识精英,居然也对农民没有感情,更谈不上尊重农民。一些伤害农民尊严的话语频频出现影视剧中,现在的确该改弦更张了。

在当下,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增重“三农”,愿各地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温总理“自古寒门出俊才”经典妙语中受到感召!(景珂)

来源:人民网 编辑:孙迟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