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要闻聚焦
我国组织专家梳理编制115个国家《投资指引》
2011-09-09 09:22: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对外投资需避免盲目性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尽管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中国对外投资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投资流量猛增并首次超过日英等国,但无论从投资累计净额(即“存量”)还是投资结构上看,我国还称不上投资大国,对外投资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也不乏失败案例和惨痛教训。因此,企业更需要摒弃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汲取教训。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金融投资委员会主席、经济学家孙飞对本报记者说,中国企业“走出去”有4个关键点,第一要有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第二要有风险控制力,第三要熟悉别国法律国情,第四要去政局稳定的国家发展事业。其中,控制风险应当是放在第一位的,“走出去”之前就应当做足准备工作,避免盲目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度集中于发展中国家、资源开发行业,而近年新兴市场总体上较好的经济形势已经造就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导致其宏观经济逆转的风险正在快速积累。另外,从企业层面分析,经过连续几年对外投资的狂飙突进,许多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已经显著恶化,需要放慢乃至暂停扩张,静下心来经营其海外资产走上正轨,而不是继续激进扩张。

政府应提供更多帮助

数据显示,从存量的地区分布看,亚洲、拉丁美洲是存量最为集中的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71.9%和13.8%,而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存量比重仅为9.4%。

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比例分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与这些亚洲国家地理位置接近,对其经济和文化更为熟悉和了解,投资和经营优势也较为明显。而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法律体系差别,进入的难度相对要大得多。因此,在这些方面,政府应当也可以发挥更多指引作用。

孙飞表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一个大潮流,最大的问题在于风险把握不足,不熟悉别国的法律程序,对所投资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授人以柄。因此,中国政府给企业投资时除了多提供领事服务、法律服务等外,还应多发布一些投资《指引》,并与外国各招商协会加强联合,帮助企业更多地了解他国产业和法律政策,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孙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