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概念水"缘何成"致癌水"--内蒙古矿泉水问题追踪
2011-09-06 14:10:4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新国标”缘何难管致癌物?

溴酸盐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为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参照美国和欧盟等行业标准,我国在2009年10月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mg/L。随着饮用水“新国标”诞生,溴酸盐含量这个隐藏多年的行业“秘密”浮出水面。

然而,“新国标”实施两年多来,并没有管住溴酸盐超标问题。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处处长王莉说,今年二季度内蒙古抽查了其中97家企业的98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率仅为76.5%,相当于4瓶饮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

而国家质检总局此次抽检的饮用水产品中,一些小企业产品的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都超标,明显没把好质量关。

内蒙古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博士郭军说,矿泉水生产要比一般饮料难,其原因是矿泉水产品不能加防腐剂,不能加热灭菌,微生物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生产厂家。目前解决矿泉水中细菌超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臭氧灭菌消毒法,行业应用最普遍。二是采用膜过滤技术,因成本费用高,许多饮用水企业没有采用。

“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生产饮用水的工艺很简单,尤其在控制臭氧量上,企业可以擅自调高臭氧浓度或延长臭氧灭菌时间,造成溴酸盐过量,但检测却有难度。”内蒙古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玉山坦言,目前多数企业对溴酸盐的检验能力有限,交由第三方检测又怕增加成本,导致隐患丛生。

靠企业自律很难,靠政府部门监管也难。“不定期的抽检方式往往会留下很多漏网之鱼。”陈继明坦言,限于人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各级质检部门只能根据情况安排抽查,不可能监督到每个企业和每批次产品。要真正解决问题,“仅靠每年一两次检验肯定不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9月7日将在厦门开幕。>> 详细

各地新闻
>> 详细
点击排行
  教育部将试点教师定期注册考核不讲师德一票否决
卫生部公布征求意见稿 急诊病人拟按病情分"四级"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