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要闻聚焦
组图:专家学者座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2011-08-24 17:03:42      来源:文艺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组图:专家学者座谈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获奖作品:《蛙》作者:莫言

如何书写变化中的乡土中国

梁鸿鹰说,此次茅盾文学奖评出的20部提名作品中有一大半都与农村有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当代的文学创作还是写农村的比较多,农村是当下文学创作最主要的题材领域。这种现象可能与作家的成长环境有关。他认为,一个作家18岁之前的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好多作家18岁以前是生活在农村的,所以他对农村的感觉可能一生都难以磨灭,所以从农村出来的作家创作力是很旺盛的。但是作家要拓展自己的生活领域,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这是很重要的。

贺绍俊则认为,今天作家的写作很难用乡村题材还是城市题材来概括。比如《你在高原》,看上去很多写的是农村故事,但都有一个很鲜明的城市的影子——现代性,其实作者是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去进行创作的,而且完全打通了城市和乡村的界限。《蛙》也很难说就是乡村题材的作品,不然作者也不会用到和日本作家通信的结构。作者用这样的的方式把城市的背景突显出来,从现代性的视角去思考乡村的计划生育问题。写什么题材,怎么写,从中都能看出作家体悟时代精神的深度与特点。

孟繁华说,百年中国文学最成熟的就是乡土文学,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有了农村题材,五六十年里我们的乡土中国没有什么变化,在这个角度上,这个领域的文学一直是我们的优势。经过改革开放的历史大调整,乡村和城市各方面正在融合和交流,单纯在乡土里面写故事出来也是很难的事情了。至于今后如何突破,需要看作家自身的努力。(胡军、王觅)

来源:文艺报  编辑:段若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首届"和美西藏"美术作品大赛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人大常委会讨论老人权益 有提议"常回家看看"入法
刑诉法修改涉及七个方面强化反腐措施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