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为了第19届世界翻译大会,我从北京到旧金山,黎星从华盛顿赶到那里。30日,我邀请黎星、中国国际台北美总站李萍站长和中国外文局驻美机构华媒公司总裁王欣一起见面。作为中国三家专门从事对外宣传的单位,大家交流在美国实施本土化的经验,畅谈发展的前景,寻找相互协作的渠道。在异国他乡切磋工作,大家倍感亲切,谈笑甚欢。黎星告诉我,8月1日世界翻译大会开幕当天,她将到现场采访,还说要去听我在大会的发言。我告诉她,不必跑去听我的发言,我把发言稿发给她,里面有关于中国翻译产业和翻译教育的一些数据,可能对她的采访有些参考作用。
8月1日,我提前40分钟来到旧金山市中心希尔顿饭店的开幕式现场,没想到黎星已经在那里。在会场门口的一个台子上摆了数百份《中国日报》美国版。匆匆问候之后,她说要采访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也是本次大会执行主席的美国人斯泰斯卡尔。我找到这位美国人,他们两位迅速离开嘈杂的注册区,到一个安静的小会场采访,留下了大家今天在中国日报网纪念黎星专题上看到的关于黎星在美国工作的第五张工作照。
就在开幕式开始前10分钟,黎星回来,追问我几个关于中国翻译界的问题。具体什么问题,我已经记不清楚,只记得我的那些回答已经写进当天晚上她发给我的长篇报道之中。
就在这天,开幕式现场、大会主旨发言会场、会场走廊和大厅,我不时地看到黎星的身影,她时而掏出笔记本,时而举起相机。下午四点多钟,又一次在会场走廊不期而遇,这时她背着双肩包,准备离开会场去完成稿件的写作,她冲我招招手,微笑着说:“我先走了!”没想到,这竟然成为诀别。
黎星是一位十分敬业的外宣工作者,当她了解了会议的规模之后,事先安排把《中国日报》送到会场。果然,大会执行主席在高高的主席台上,举起刊登有向大会开幕表示祝贺广告的《中国日报》,代表会议组织者向中国日报表示感谢。
黎星是一位十分敏感的新闻工作者,在大会开幕的当天,哪里有新闻,哪里就能看到黎星。人们不仅能阅读到她的专访(这已经发表),还会从她拍摄的照片中找到会场的新闻热点(我多次看到她在现场拍照)。记得今天春季,在她离开北京赴华盛顿上任之前,为了感谢她多年来对外文局工作的支持,我们专门请她吃饭。她却顾不上餐桌上的饭菜,推开餐具,首先完成当天的发稿审稿工作。
黎星是一位十分热心的同事。多年来,外文局经常请黎星帮助我们策划选题、评选优秀作品,事无巨细,只要我们找到她,一定会得到她的热情帮助。
黎星是一位永远充满激情的人,凡是跟她认识的人都有体会。她的这种激情,感染者周围的人;她的这种激情,让读者感到《中国日报》的影响力;她的这种激情,到了国外,让人们体会到中国人昂然向上的精神面貌!她既用笔,更是用她的行动,也用她的眼神,她的微笑诉说着中国人的动人故事!
我们怀念她,我忘不了她在旧金山希尔顿饭店里最后的微笑。与此同时,这些天我也在自责,为什么要把翻译大会的事情告诉她,以至于她不得不在美国东西部之间穿梭!她离开旧金山到了东部没两天就猝然倒下,是否跟到旧金山采访过于劳累有关?!
自责的同时,我也想,她的到来,让《中国日报》的声音和形象展示在国际翻译界三年一度、规模最大的会议上;她的到来,让我们在美国的三家外宣单位实质上开了第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她的到来,留给了我们她那最令人难忘的微笑。我要告慰黎星,也以此安慰黎星的丈夫孙辰北老友:我们这代人注定是为了事业、为了国家、为了他人来到这个世界的,黎星是这样来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的过早离去只不过是在告诉我们,她的事业还没有结束,我们必须为了国家、为了事业、为了别人坚定地继续走下去。
黎星带走的是我们无限的怀念,她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微笑。
黎星安息。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