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学新闻,我想做个理发师。”虽然只有短短13个字,但近几天类似的行文格式在网络上保持队列,数万网友都被“hold住”了。网友们按照“如果不学……,我想……”这一句式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大学专业与梦想的差距。其中,80后反响特别强烈。
如果不…我想… 引来数万网友评论
“如果不学新闻,我想做个理发师”。8月14日,网友“袁琳_Lynn”在其人人网个人主页上写下了这么一个状态。随即,就有网友整齐划一地按照“如果不学……,我想……”的格式跟帖留言。
“如果没学中文,我想开个养殖场,再种片小葱。”
“如果不学气象,我想去开个首饰店,自己设计自己卖。”
“如果不学热动,我想做个战地记者。”
“如果不学工商,我想做个作家。”
“如果不学集成电路设计,我想去开出租车。”
“如果不学设计,我想做个自由旅行者。”
……
记者发现,截至今日上午9时,8天的时间里,近5万位网友的留言“保持队列”。
有人称,专业与梦想之间的假设关系彻底“hold住”了网友,这句话引起的连锁效应说明了绝大多数网友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都渐渐与梦想越走越远。有网友则认为这句话让更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把握专业与梦想的差距。
专业与梦想差距有多大? 看看他们怎么说
专业和梦想有差距,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小李去年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后进入重庆一大型投资集团做财务,称得上是专业与工作对口,但是这与梦想却不沾边儿。“我的梦想是做一名篮球运动员”,对于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小李说是因为高中时期数学学得还不错,所以上大学就决定学会计发挥所长。而篮球运动员这个梦想则是因为中学时期学业太重没时间联系就“搁浅”了。
何小牧是重庆同心工作组(一家专为同志提供健康咨询服务的公益组织)的专职志愿者,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小牧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但是考虑到就业的问题,没有选择师范专业,后来成为了公益组织专职的工作人员。小牧笑说,他的梦想、专业与工作三者几乎没有联系。“梦想是用来追的,专业的选择应该更现实,应该要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有帮助。”
赵锐今年从四川外语学院南方翻译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毕业,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但是由于高考成绩不理想,无法选择医学类专业。“我喜欢别人来找我帮忙,但我的专业要求我去找别人帮忙。” 赵锐这样解释专业和梦想的差距,他说如果不学市场营销,他一定会选择去当医生。
在他们看来,专业更接近现实,梦想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爱好,两者的差距是合理存在的,只是大家要学会如何去缩小这种差距。
来源:华龙网 编辑:许银娟